【連網】(通訊員 張開虎) “黨的十九大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個初心就是當初面對黨旗,舉起拳頭宣誓的那一刻,向組織表達自己的態度……”1月26日下午3時,在東海縣房山鎮民主村小學教室里,東海縣委黨校培訓處主任、高級講師、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暨2017-2018年度黨員冬訓宣講團成員王德棟在課上說,“我們的使命,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冬訓課現場)
當日,室外氣溫已跌至零下4度,室內30名黨員仍聚精會神地聽著。“在座的黨員們,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剛才提出的‘八個明確’,總結的‘十四條基本方略’要好好地去學思踐悟。”臺上逐條剖析黨的十九大精神,臺下聽得津津有味。
房山鎮民主村過去是一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基礎條件薄弱,產業層次低,群眾思想守舊,黨員致富帶富能力不強,群眾經濟收入低下。為增強該村黨組織戰斗力,2017年9月,東海縣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選派了第一書記。“來了,就要為村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被組織選派到該村任第一書記的穆曉瑋如是說。
幾個月間,穆曉瑋和村支兩委一班人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集中的問題著手,先后通過向上爭取項目,在該村投資30萬元建成了干渠節制閘2座,受益農田灌溉5000畝,徹底解決了民主村農田灌溉難題。爭取到50萬元為村完全小學落實塑膠操場,預計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
“我覺得為村里干多少事情,不如給村里留下個好班子,留下一批好黨員。”面對當前黨員冬訓工作的全面展開,穆曉瑋說,第一書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為村民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蘊藏了農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金礦”,學好十九大報告,找準國家發展理念與農村實際發展的融合點,是提高群眾致富信心和增強黨組織戰斗力的關鍵。為此,穆曉瑋和村支兩委決定,冬訓第一課就邀請縣級講師團走進鄉村,為黨員們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我們要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要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任務,使黨的意志、黨的聲音、黨的要求變成黨員、群眾的自覺行動。同時,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多下功夫,力爭今年能發展2個家庭農場,讓農民富起來。”談起聽完報告的感受,村支部書記劉國伍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我們希望能把村中的集市給盤活。”71歲的老黨員丁家考說。“是的,另外能否引進一些勞動密集性的企業到村里來。”黨員陸洪亮接過話茬,“還要多發展二三產業。”
“集市的事情,我們已經考慮了,預計上半年就能解決。至于企業,我們在動員村中剩余勞動力到經濟開發區去務工……”面對黨員們的建議,穆曉瑋在現場進行了回復,“下一步,我們要從黨的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上嚴起來、實起來、活起來,在打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下功夫,推動民主村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讓黨的旗幟在民主村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