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科技創新成為園區“經濟底色”——
聚焦“丹陽高新區升格省級高新區”系列報道之二
上月,坐落在丹陽高新區的江蘇建亞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
建亞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研制、生產離子交換樹脂中間體——白球的專業化品牌企業。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已擁有1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二期項目擴建,新增2條自動化程度較高和高技術含量的生產線,屆時將達到年產白球15000噸,樹脂7000噸的生產能力。成功登陸新三板標志著建亞環保公司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的成果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不僅僅是建亞公司,2015年,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高新區以舉辦專場掛牌儀式的形式,向資本市場展現了自身的科技實力。當天,梅花機械、迅捷科技、恒尚動力、琦瑞機械、江蘇正通、江蘇高皓等6家具備相當科技實力的企業在該中心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簡稱Q板)成功掛牌。
縱觀這些獲得投資人青睞、與資本市場成功對接的企業,無一不是在科技創新引領下實現發展突破的。科技創新,是高新區最明亮的底色。近年來,高新區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企業共承擔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28項,引進國內領先項目31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3項,申報有效專利1813件,發明型專利395件。在手推進的1個國家級、3個省級重大科研項目均進展順利,已累計新增銷售超3億元。
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創新載體建設同樣引人注目。落戶在高新區核心區域的科技小鎮項目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科技小鎮集‘園區自我運行及管理、創業孵化及服務、公共技術創新平臺的創新能力及開發服務、丹陽市級科技創新中心、丹陽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五大功能為一體,是丹陽高端人才的集聚基地和創業創新基地、高新技術的孵化基地和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發基地,將為企業參與項目研發、技術改造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目前,科技小鎮一期工程9棟、4.5萬平方米的院士研究站已投入使用,入駐科技型企業2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3個,省級、國家級科研機構10余所。
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之下,高新區正致力于由“畝效益”向“平方米經濟”的追求跨越。首家入駐科技小鎮的江蘇億泰飛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便是個中翹楚。主營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開發的億泰飛流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其開發的芯片、軟件等產品創造的產值前景可觀,而企業僅占用一間35平方米的辦公房。“億泰飛流生動詮釋了‘平方米經濟’的內涵。”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以打造“平方米經濟”為目標,科技小鎮招商方向直指高科技行業,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嚴把產業類別、平方米產出、稅收管理,專攻“高、密、精”項目,特別是軟件開發、動漫制作等文化產業,推動“平方米經濟”的理念、實現花開滿園。
得益于科技創新成效卓著,今年5月,丹陽高新區成功升級為省級高新區。“這是省政府對高新區發展的肯定,對我們既是鼓勵又是鞭策。”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高新區將繼續勇往直前,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向著國家級高新區的目標邁進,路徑圖已然繪就——
加快眼鏡、五金、木業、家紡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步伐,激勵和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用現代化、自動化裝備替換舊設備,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實現“控員增效”。
抓住醫療器械、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等有優勢、有特色的產業,以魚躍醫療、恒寶股份、上海交大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丹陽分中心、江蘇省(丹陽)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等為依托,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力度,促進成果迅速轉化,真正把主業做強、特色做優、產品做精,提升新興產業發展質態。
強化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國內外高校等單位聯姻合作,組建工程技術中心和科技研發中心;對接國家“千人計劃”、省“十大領域海內外引才行動計劃”、鎮江“金山英才計劃”和我市“丹鳳朝陽人才計劃”,鼓勵企業以股權激勵等方式選聘專長于高新區市場化運營管理、投融資經驗豐富、站在產業發展前沿的技術帶頭人、擁有科研成果的海歸以及民生、社會發展領域的領軍人才。
……
在科技創新的強力驅動之下,高新區未來可期!(云宣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