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群雁高飛頭雁領,船載萬斤靠舵人。近年來,句容市持續實施“雁陣計劃”,形成了梯次配備、有序遞進格局,著力把村黨組織書記隊伍打造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領頭雁”,努力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的“同頻共振”。
選頭雁,村書記有勁頭
2013年5月,句容市委辦綜合科科長吳宗新下派到下蜀鎮祝里村擔任書記,到任后一心撲在工作上,帶領村干部理思路、定目標、抓項目、辦實事,2015年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三年內翻兩番,創成鎮江市五星級“雙型”先進黨支部。村里的群眾由衷贊嘆:“這樣的書記有素質、有能力、有魄力,工作干得帶勁!”
為打造村干部人才“蓄水池”,句容市實施鎮籍能人返鄉計劃、“退二線”干部返村計劃、后備人才儲備等多種舉措,多渠道引才、廣角度鑒才、謀長遠儲才,一批黨員致富能手、企業經營者、機關年輕干部等優秀人才走上村黨組織書記崗位。這些“領頭雁”上任后,鼓足干勁、大膽開拓,昔日的“后進村”變成了“后勁村”,涌現出“能人書記”劉樹安、“主席書記”趙小平等一批響當當的人物。
幫創業,村書記有甜頭
2015年一項針對句容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群體的創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創業意向的高達90%,但自認為創業能力不足的也達到了72%。句容市持續實踐“黨員創業行動計劃”,鼓勵村社干部帶頭創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句容市55%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帶頭領辦創辦致富項目,打造了天王鎮戴莊村、唐陵村,后白鎮西馮村,茅山鎮丁莊村等一批黨員創業示范基地。
后白鎮泗莊村黨總支副書記、大學生村官吳國濤的南美白對蝦創業項目年創收50余萬元,2015年在全市“智慧容城”創業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今年該市又精心打造了村書記創業“遠教課堂”,為村黨組織書記“傳經送寶”,通過定向“充電”,使村黨組織書記嘗到了一技在手的甜頭,增強了科學發展、帶民致富的本領。
干事業,村書記有闖頭
“老張書記從教我說方言開始,一步一步帶著我成長,就像父親一樣給我指引方向。”大學生村官、邊城鎮佴池村書記朱永群提到他的“師父”——前任書記張巧生時,心中充滿感激。如今,佴池村在朱永群的帶領下,大力發展“水中仙中華鱘養殖基地”“老萬家全魚宴”等特色產業和侖山湖風鵝等農產品養殖,搞得風風火火,有聲有色。
新老結對、典型引路、實踐鍛煉,一批優秀村干部迅速成長起來。同時,建立干部容錯免責機制,打破“以成敗論英雄”的慣性思維,讓創新者甩開膀子,讓實干者做出樣子,形成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新風尚。
有待遇,村書記有奔頭
合作社上建支部,黨員帶著群眾富。目前,以“村社合一”為核心的“戴莊模式”正在句容的村莊里開花結果。農業正逐漸成為最有奔頭的產業,農村正逐漸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村書記正逐漸成為最有前途的職業。
“去年我們村在鎮里綜合考核第一,按照市里的村書記績效考核辦法,年底我一次拿到了6萬多元錢,以前想都不敢想!”下蜀鎮祝里村主任曹仁貴興奮地說。
該市不斷探索和發揮激勵保障機制的杠桿作用,實現村書記權力與責任對等、利益與業績掛鉤的工作機制,加大在優秀村書記中招考鎮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力度,并優先推薦為市級“兩代表一委員”,對村書記在經濟上“厚愛一分”、政治上“高看一眼”、生活上“貼近一層”,解決了“后顧之憂”,讓村書記看到了“奔頭”,鼓足了干勁,增強了干事創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