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昨日上午開幕的“中國質造·首屆丹陽眼鏡文化旅游節”,毫無疑問地成為全國眼鏡行業的一場盛會,來自全國各地商會、協會以及我市眼鏡行業的數百名精英集聚一堂,歡慶業內盛事,集智共謀產業未來發展。
在讓業內驚嘆的同時,這一次眼鏡文化旅游節還給予了外界更多驚喜,不僅充分發揮了眼鏡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更全方位展示了眼鏡這張“城市名片”的未來發展潛力。
這一場盛會,真正實現了市場力量“唱主角”。不同于以往“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常規模式,首屆丹陽眼鏡文化旅游節由丹陽眼鏡商會、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主辦,丹陽眼鏡企業從“被動上臺者”變成為了“積極搭臺”、“主動獻唱”的真正主角。
這種轉變源于何因?自上世紀60年代首批專業眼鏡生產企業誕生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市已擁有全國最大的眼鏡產業集群,去年眼鏡產業銷售收入占全國眼鏡業銷售的六分之一。這讓丹陽眼鏡企業家有了“做主角”的底氣。同時,隨著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統籌管理能力的日益精進以及順勢求變能力的實時更新,也讓諸多企業家更為積極地尋求對外交流互通的機會。
這一場盛會,切實展現了丹陽眼鏡潛心求質的態度。多年來,“廉價”幾乎成了外界對丹陽眼鏡的刻板印象,至于質量,多數人不置可否。首屆丹陽眼鏡文化旅游節確定“中國質造”為主題,直接亮出了丹陽眼鏡的核心理念與價值觀,也表明了丹陽眼鏡人打造質量品牌、樹立行業形象的決心。
諸多可見事實力證,“中國質造”絕非口號。近年來,我市眼鏡產業不一味以量論英雄,而是求質求效,最知名的眼鏡研發生產企業、最現代的眼視光學產業園和最嚴格的眼鏡質量標準均在丹陽“落地”。在眼鏡文化旅游節開幕的前一天,我市部分眼鏡企業集中舉行了投產、掛牌、開工儀式。而這些企業的項目,無一例外地以創新為驅動,兼備了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等關鍵要素。
這一場盛會,直觀呈現了丹陽眼鏡服務消費者的真誠。丹陽的眼鏡生產企業有近600家,但企業家們卻不再只顧埋頭制造。自眼鏡產業在我市興盛以來,“前店后廠”便甚為普遍,即大部分眼鏡生產企業都有直面一線消費者的市場門店,這種廠家與消費者零距離接觸的模式,極大提高了我市眼鏡企業迎合市場需求發展的敏感性和服務消費者的能力。
在此次眼鏡文化旅游節中亮相的首家“丹陽眼鏡”旗艦店,便是以實際行動宣告著,今后“丹陽眼鏡”品牌將以更為科學規范的運營滿足消費者所需。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眼鏡文化旅游節的開幕,中國眼鏡博物館也正式開業。作為我市第一座行業博物館,其集專業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融歷史、現代和未來于一館,必能為消費者增添諸多賞玩樂趣,繼而助推丹陽眼鏡文化旅游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