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年來,宿遷市重點推進市域“雙新一特”和縣區“2+1”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推行“511”工程,不斷深化南北掛鉤合作,全市產業加速集聚,特色逐漸彰顯。臨近年中,全市上下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緊盯“雙過半”目標任務,爭分奪秒地書寫“期中答卷”。
記者在格力電器宿遷生產基地的項目現場,他們的四季產品的生產車間,現在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建筑,那么再過半年的時間啊,由我們宿遷產的格力電器將走進千家萬戶。
作為格力電器在江蘇唯一的生產基地,總投資36億元的格力大松項目主要采用格力自研發的工業機器人、數控機械手等智能裝備,實現生產智能化和產品智能化。
產業規模小、層次低、創新能力弱、集聚度低、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足,這些是我市經濟發展極為突出的短板。近年來,我市制定了市域“雙新一特”、縣域“2+1”產業發展體系,作為“雙新一特”產業之一的智能家電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已經初步奠定了“全國白色家電第五級”的基礎。
今年1至5月份,全市四大特色產業、四大新興產業分別實現產值893.52億元、170.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3.4%。其中,四大新興產業中的智能家電保持較快增長,實現產值13.38億元,同比增長179.4%。
而為確保全市新引進項目能夠按照各地產業定位落戶進入相應園區,避免各地在重特大項目招引上互相競爭,形成“內耗”,宿遷市開始了新探索。
市發改委主任王敏表示:“我們正在研究制定《關于全市重特大產業集聚項目落戶協調機制的意見》,努力形成信息共享、分類施策、錯位發展、競爭有序的發展格局,這也將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宿遷建市20年來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對外開放,用開放的視野、開放的辦法來推動我們的發展。基于這份考量,我市不斷深化“四海”意識,主動接軌上海、蘇州等地,更大力度匯聚要素資源、深化交流合作,把轉型升級推向縱深。
位于常熟泗洪工業園區的美迪洋泗洪皮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業。2005年作為泗洪縣第一個南北掛鉤項目,從常熟落戶泗洪。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也早早地嘗到了發展甜頭。
美迪洋泗洪皮件有限公司經理沈駿告訴記者,我們的體會是通過政府的幫助,我們企業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去年我們上繳了一千一百九十八萬美金,今年我們計劃出口兩千多萬美金,皮革我們計劃進口一千六百萬美金。
市商務局局長光華說:“今年是蘇州和宿遷,南北掛鉤合作的第15個年頭,6個南北共建園區已成為接軌上海和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1-5月份,全市共承接蘇州產業轉移項目16個,總投資28.2億元。”
招商引資一直是宿遷長抓不懈的“第一要事”、“第一抓手”、“第一工程”。大項目、好項目的成功落戶,與全市濃厚的招商親商環境密不可分。在2015年度目標管理總結表彰暨2016年度目標責任簽狀大會上,市委書記魏國強發出號召,圍繞產業集聚招項目,突出轉型升級招項目,依托大眾創業招項目,瞄準高新技術招項目,努力以項目落地的實際成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年初以來,全市開發區(新區)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98個,計劃總投資255.3億元,優質項目頻頻落地,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市商務局局長光華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對招商活動的統籌和項目建設的考核,在產業鏈招商、市場化招商和對歐招商等方面狠下功夫。強化“四海”意識,把上海作為招商重點區域,加強與跨國公司、機構總部和外資企業的聯系、對接和洽談;突出產業招商,引導各開發區(新區)圍繞產業定位,建立健全重點企業名錄庫,有針對性地開展定向招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