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一個建設項目從拿地到獲得開工許可,審批手續涉及10多個部門80多個環節,審批時間約需3—6個月。而江寧區創新探索的建設項目模擬審批,成功將這一時限壓縮到43天(試點項目平均用時),近日獲中央編辦創新獎。
建設項目正常的運作程序是:有投資意向,然后辦理立項、用地、規劃、施工手續,審批過程涉及發改、國土、規劃、環保、住建、人防、消防、建工等約13個部門、80多個環節,只有將審批手續全部走完,企業才能開始施工建設。
“走完全部審批手續,企業一般需要3—6個月時間,有些項目周期更長,很多企業等不起。”江寧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為了扭轉項目服務弱化現象,區委區政府決定突出問題導向,創新審批方式,大幅壓縮企業從拿地到開工的等待時間。
根據規定,企業只有獲得合法的土地手續,政府部門才能出具正式的審批文件。怎么辦?江寧區的創新探索是“模擬審批”。
所謂模擬審批是指未供地前對基本建設項目進行實質性預審批,出具模擬審批意見,完成土地出讓并達到法定條件后,將模擬審批轉化為正式審批的一種審批模式。模擬審批的實施范圍包括符合“兩規”的重點產業項目、重大服務業項目以及政府投資項目。
從去年7月底江寧區推出模擬審批探索以來的10個月內,全區已有28個項目進入模擬審批程序,高新園萬宇汽車等9個項目模擬審批程序全部走完。其中萬宇汽車項目已完成正式轉換,從取得用地手續到施工許可,僅用時20天,有力解決了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時間長、蓋章多、收費多、中介多、材料多的“一長四多”問題。
為了推進模擬審批順利實施,江寧還搭建了建設項目模擬審批管理系統平臺,部門提前介入、共享審批數據資源、審批環節并串結合、項目辦理實時跟蹤。同時,全區在10個街道、三大園區聘請了23名代辦員,為模擬審批項目做好全程代辦服務,形成了“項目有人接、審批有人辦、過程有人問、結果有人盯”的協同機制。
“模擬審批的最大好處是把企業拿地等待過程轉換為政府部門為企業服務的過程,減少前置限制,暢通審批服務,既為正式審批奠定堅實基礎,又為正式審批縮短時限,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政府服務,是實現政企雙贏的好做法。”江寧區政務辦負責人說。
在前段時間中央編辦為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和機構編制管理實踐創新而開展的“接地氣一招鮮見實效”創新做法征集活動中,江寧區實施的基本建設項目模擬審批獲得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