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揚州實施精準扶貧 農民收入持續5年均增9%

        【連網】

        揚州網訊 (周晗 張慶萍 詹葉青)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這個收獲的季節,記者從揚州市委農工辦獲悉全市富民增收的喜人消息:今年上半年,揚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3元,比省平均水平高出45元;預計到今年底,這一數字將增至19600元,有望提前三年實現全市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507b9d948e4e1b4e5dac22

          【有數字為證】

          5年來揚州農民收入年均增幅達9%

          預計今年底農民收入可達19600元 

        讓“錢袋子”鼓起來,是百姓的期盼,也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揚州市始終把農業作為聚力創新的基礎領域,把農民作為聚焦富民的重點群體,將農村作為邁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破點,緊扣“兩聚一高”,明確把“力爭城鄉居民收入達到省均水平,確保70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作為全市十件大事之一,補短板、強優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業促就業,讓城鄉居民“錢袋子”鼓起來;實施精準扶貧,確保70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全脫貧工作取得實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揚州市農民收入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絕對值從2012年的12686元增加到2016年的18057元,至今年,5年時間增加了6914元,年均增加1383元,年均增幅達9%。”揚州市委副秘書長、農工辦主任李春國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了一組數據:去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7元、高于省均451元,連續10年實現絕對值超過省均;同比增長8.7%,高于省均0.4個百分點,連續7年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比收窄至1.97:1(全省城鄉收入比為2.28:1)。

        今年上半年,揚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3元,高于省均45元;增幅8.8%,高于省均0.4個百分點,增幅繼續位居蘇中第一。“這些數字都是經過省統計部門核定,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數據。”李春國表示,到今年底,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至19600元,有望提前三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希望在田野】

          政府搭臺引導百姓能就業、就好業

          創業促就業,讓居民錢袋子鼓起來

        “當秋風吹過田野,吹黃了稻子,金燦燦的稻谷笑彎了腰……”寶應氾水慶豐合作社社員徐桂根一邊讀著兒子寫的作文,一邊看著眼前一片片水稻,臉上露出了微笑。過去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田方法過時了,必須升級換代,讓新品種、新技術“加盟”進來,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同樣是種田,融入了產業發展理念,收益大不同。慶豐合作社順應當下農村缺少勞動力的實際,自發成立農作物育種、栽播、植保、收割等“一條龍”服務型合作社,引入工業化管理理念和產業化經營手段,加速農民增收致富步伐。

        “促進富民增收,第一條路在田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是關鍵。”李春國介紹,截至目前全市新創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5個,累計達102個,創成國家級示范社23個、省級示范社185個,新認定農業龍頭企業27家,全市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426家,立項扶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52家。

        “政府還要搭建更多平臺,引導更多老百姓能就業、就好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這是促進富民增收要走的產業化之路。”記者采訪中發現,“小輔料”成就東元村全民致富“大產業”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村莊就是工業園,村民就是產業工人,這是江都區浦頭鎮東元村的特色。在這里,“當老板的、拿工資的,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還有著良好的傳承。”東元村“創二代”代表帥寧陽,大學畢業即從父母手上接過接力棒,12年后的今天已經將家庭作坊發展成為年產值近千萬元的公司,還帶動了一批人就業。

        “我們村里還雇傭了周邊鄉村勞動力2800人,個個都是按月拿工資的產業工人。”東元村黨總支書記曹德高告訴記者,全村80%的農戶擁有自己的小產業,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3.12萬元。

          【扶貧更精準】

          “一對一、多對一”幫扶全覆蓋

          廣泛參與即能“眾人拾柴火焰高”

        小康不能留“尾巴”,促進富民增收最大的短板是低收入農戶。目前揚州市人均收入低于7000元的人口有7.16萬,其中80%在農村,這也是為什么市委、市政府要將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納入“十件大事”的重要原因。

        實施精準扶貧,補齊農村富民短板是關鍵。揚州市委、市政府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確定實施創業扶持、就業援助、生活救助和政策保障“四大工程”,組織571個機關部門、2930家企業、26474名黨員干部參與結對幫扶低收入農戶,確保“一對一”或“多對一”幫扶實現全覆蓋。

        有探索才能有創新,邗江區實施的“光伏扶貧”產業計劃,就贏得了低收入農戶的支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政府為我們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只要有太陽就能發電,發電后賣出去,我們天天就有收入,相當于政府給我們開了一個小銀行,解決了我們家庭的實際困難,使我們能長期受益。”邗江區公道鎮湖濱村農戶王恩桃告訴記者,他家是村里的低收入農戶,自己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經濟狀況十分拮據。

        當地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籌集資金為他家安裝了“屋頂電站”,王恩桃一家從此過上了用電不花錢的日子,每年還能獲得3500元的凈收入。邗江區委農工辦主任馬國慧介紹,針對低收入農戶大多因病、因殘或缺乏勞動能力致貧的實際,區財政設立了5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安裝分布式光伏太陽能“屋頂電站”,每千瓦獎補4000元、每戶獎補上限3千瓦。預計到2017年底,全區將有80%的低收入農戶安裝“屋頂電站”,實現“應裝盡裝”。

        農村貧困人口中,相當部分屬于因病致貧,要實現脫貧就要有培植源頭“蓄水池”,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儀征市劉集鎮高彭村胡莊組居民俞禮芳的兒子前不久因胃出血住院治療,醫藥費算下來有3600多元,幾乎將這個本就經濟拮據的家庭推向因病致貧的邊緣,是鎮里成立的“白龍關愛基金”為這個家庭化解了急難。

        劉集鎮“白龍關愛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于當地企業老板、鎮村干部等,成立不到半年,已經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關注與支持,形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良好社會效應。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天堂在线ww小说|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骚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男人操心女人的视频| 国产乱xxxxx97国语对白| **实干一级毛片aa免费|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99久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欧美性狂猛bbbbbxxxxx| 国产剧情麻豆剧果冻传媒视频免费| 99re久久在热线播放最新地址|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免费完整|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网站|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免费观看性欧美大片无片| 西西人体44rt大胆高清日韩 |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 噜噜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GOGOGO高清免费看韩国| 快点cao我要被cao烂了| 久久不射电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污片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毛片a线观看| 老师的胸好大好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