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梁淋紅 宋彥偉)“夏至臨,金蟬鳴。”天剛剛擦黑,連云港東海縣雙店鎮代相村村民顏冬帶領一家五口人在他栽種的果樹上自由自在地撿金蟬猴。一個晚上下來,“戰利品” 可謂頗豐:有時一千四五百只,有時兩千多。慕名趕來的小販以每只七毛五至八毛錢,一天一個價、天天看漲的價格販賣至城市的賓館、飯店。厚厚的一打“大紅票子”進了腰包,一家人樂不可支。
“以前蟬蛹發育成成蟲破土而出,爬到果樹上蛻變為蟬,蟬在果樹枝上產卵,造成部分樹枝枯死,影響了果樹的產量,成了一大公害。”顏冬說,為減少和防止蟬對果樹的危害,同時也為了增加土地的附加值,5年前,敢想敢干的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在經營的30畝蘋果、甜梨樹下“種植”金蟬的幼蟲并在樹干上纏光滑的膠帶。既擋住金蟬對果樹的危害,又能增加一筆額外收入。
肯動腦、愛鉆研的顏冬經過這些年的摸索實踐,拜師學藝、“進群”網絡交流互動,如今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養殖、種植“老練”技術,說起經驗來頭頭是道。
第一年“種植”由于量小,所需的“卵枝”主要依靠顏冬自己使用高桿剪刀,走村頭、進林園收集金蟬產卵的枯枝。隨著經驗的逐步成熟,他每年“下種”量逐年增加,由開始的2萬根“卵枝”增至今年的4萬根,循環種植,三年由幼出巢,就是為了年年這個季節“天天晚上逮蟬猴,日日見收入不斷線”。
“林果樹下套種金蟬看似簡單,做起來難。”作為一名黨員,顏冬毫無保留地向村民傳授他的種植經驗。他說,“種金蟬”并非直接把帶有蟬卵的枝條埋入樹下的土層里就算了事,而是要講究科學種植。蟬卵枯枝需要存放在透風、陰涼的房間里一年后才可以進行人工孵化。為了趕季節,在每年的6月底、7月間需要一邊逮蟬猴,一邊種蟬蟻,并根據樹齡、長勢大小量力而行。因為蟬幼蟲是靠吸收樹根營養長大的,種植量大會影響果品產量。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規律,讓蟬蟻自由“游”下土里,不能復土、更不可深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種蟬蟻之前要使用專用藥物對果樹地螞蟻進行除殺,防止螞蟻侵蝕蟬蟻。”顏冬說。
金蟬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炸金蟬已成為頗受人們喜愛的天然生態食品,在市場上價格高,且十分搶手。果園是金蟬生長、繁育的樂土。得益于豐富的果樹資源,顏冬果園內的金蟬產量大,口感也好,吸引了很多搶購新鮮金蟬的商販。“這幾天,來收購金蟬的人源源不斷,已是供不應求了。從晚上8點到11點多,我只收了三四千個。”一位金蟬收購商說。
黨員把頭帶,村民富得快。如今,顏冬在代相村的“林果特色金蟬種植”實現了果豐、蟬肥的“雙贏效益”,成為代相村村民的致富門路和新興產業。顏冬說,只要村民愿意,他將帶領更多人一起加入,力爭把1200畝林果產業園變成叫得響的“金蟬種植基地”,拉動鄉村特色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