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眼下,正是紅薯大量收獲上市的季節,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雙店鎮西北山上一望無際的田間地頭,伴隨著耕作機械的轟隆聲,一個個鮮紅圓潤的紅薯像“紅娃娃”似地破土而出,好不喜人。村民忙著把剛剛出土的小紅薯分揀裝袋,裝車起運,田間充滿豐收的喜悅。
“真沒想到這些十年九旱的山嶺薄地每畝能長出五六千斤紅薯,小紅薯‘走紅’大市場,收入3500元不成問題,這都是因地制宜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的結果。”紅薯種植大戶陳新樂呵呵地說。
“雙店鎮是典型的崗嶺地區,其中西北山上有幾千畝土質不抱團的沙瓤土,多年來種植小麥、花生、玉米等農作物收不敷出。適宜耐貧瘠、耐干旱、易管理的紅薯生長,長出的紅薯水份少、淀粉含量高、甜度大,深受城鄉居民的青睞。”雙店鎮農技站長時芝紅介紹說,近年來,鎮里通過采取“政府引導、典型引路、政策扶持、規范運作”等有效措施,積極引導產業能人、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向貧瘠的土地要效益,連片流轉土地種植“商薯19”、“煙薯25”、“煙薯26”和“西瓜紅”等紅薯新品種。憑借有機種植,無農藥、無化肥、純綠色生產的管理技術,不僅連年實現了高產豐收,更保證了紅薯口感及食用安全,品質顏值兼顧,“薯你最美”,小小紅薯成為了諸多村民致富增收的“搖錢薯”。
村民陳新就是大伙公認的種薯佼佼者,這位“種薯高手”從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至今,每年都會在承包田里種上幾畝紅薯,幾十年來沒有間斷,與紅薯結下了不解之緣,總結實踐出一套高產高效栽培管理技術。“我小時候莊稼產量很低,為了能使大伙吃飽肚子,生產隊每年都會種植大片大片的紅薯,我就是吃紅薯長大的,對紅薯有一種特別的感情!”陳新深有感觸地說。
都說世事難料,昔日村民拖家帶口糊口度日的紅薯,今天成為保健食品重返城鄉居民的餐桌。隨著紅薯保健價值進一步發掘,紅薯被證明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里就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的記載。
在當地村民產業能人的帶動下,審時度勢,農業結構調整跟著市場走,把紅薯作為一項特色富民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全鎮紅薯種植迅速擴大到2600多畝,土地租金由原來的每畝100元“飆升”至400元,涌現出一批“田老板”和“種薯狀元”。
金秋收獲時節,一個個種植大戶紛紛雇傭鐘點工起收紅薯,精細包裝,通過客商收購和電商平臺走出去,銷往全國各地,豐富居民的餐桌。其中“煙薯25”是烤地瓜最理想的品種,烤熟后市場價每斤10元。不起眼的小紅薯,不僅成了村民致富的“金疙瘩”,更是雙店鎮農產品中的一張響亮名片,帶領著一方百姓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