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日前,連云港市贛榆區紫菜加工企業再增30余家,這些廠家紫菜烘干全部使用綠色的電力機械,完全擺脫了燃煤問題困擾。據統計,連云港目前紫菜加工全部使用電力機械,位于贛榆區的紫菜貿易產業園一年可實現電量替代480萬千瓦時,減少標準燃煤580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20萬噸。綠色加工方式讓紫菜品質和口感大為提升,小小海苔成為帶富一方的“網紅零食”。
連云港海岸線漫長,地理條件適宜,是全國最大條斑紫菜養殖基地,干紫菜年產50萬箱,占全國干紫菜年產量70%。全國最大的紫菜交易中心坐落在贛榆區,這里有上百家紫菜生產商及周邊會員企業,日加工生產優質紫菜一次產品3000余萬張,二次產品超1000余萬張,銷售收入超2000萬元,其在全球市場也占有較大比重。但2015年前,連云港紫菜市場遠沒有現在火爆。全市雖有多年紫菜種植歷史,但每逢夏季來臨,潮濕天氣易讓紫菜變軟,烘干設備和技術條件落后,燃煤烘烤污染環境,因此無法大量生產和售賣。
紫菜剛打撈上來時又黑又亂且腥氣逼人,很難將它和“美味”聯系在一起。起初人們也只是將紫菜曬干、晾干,或壓成餅狀,作為煮湯原料或咸菜,漸漸地各種口味的加工產品“海苔”代替了僅供湯料的紫菜,夾心海苔、海苔卷等相繼面世。2017年,它們逐漸成為“網紅零食”,再一次帶動了紫菜業發展。然而市場需求量變大,對各大海苔廠家的考驗也開始了。成品海苔最關鍵的一步是烘烤,這一步驟讓許多廠家頭疼不已。一些廠家用煤炭燒烤不僅賣相不佳,烘干中還容易有二氧化硫等吸附,海苔產品的安全性常常不達標。
近年來,連云港市供電公司不斷提升電能在消費終端占比,同時幫助企業和用能單位開展節能改造,提高能效水平。2018年,市供電公司響應“煤改電”號召,幫助海苔生產商引進了一批電烘干設備,并結合當地生產情況對線路進行改造,讓海苔廠用上安心電。贛榆紫菜加工大戶王普謙的紫菜廠早早用上了55千瓦的高溫熱泵烘干機,他家9臺烘干機年用電花費9萬多元。相較傳統燃煤鍋爐,每年最少節約費用7萬余元。且電力烘干機可自動運行,無須專人值守,數據還可實現自動采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烘干紫菜生產率可以提高80%左右。
據統計,紫菜貿易產業園一年可實現電量替代480萬千瓦時,減少標準燃煤580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20萬噸。如今,全市所有海苔加工廠均用上了電烘烤設備,穩定可控的設備讓海苔變得更加美味可口,產量大大提升,海苔制品隨著直播平臺遠銷全球。小海苔不僅滿足了食客們的味蕾,擴寬了當地就業空間,更讓農民在家門口圓了致富夢。(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申甲雁 盧穎 于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