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網】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擁有45.4公里海岸線,沿海地區6個鎮,31個漁村,近5萬漁民,各類海洋涉漁船舶2478艘。近年來,該區確立“海洋經濟成特色、成規模、成品牌、成支柱”的發展思路,全面聚焦資源整合、全力推動轉型發展、全心投入載體建設,聚力建設全國海洋經濟大區。
規劃是發展的基礎
贛榆區針對海洋經濟產業結構存在的海洋漁業大而不強、海洋龍頭企業匱乏、海洋品牌經濟發展滯后等問題,研究制定《連云港市贛榆區海洋經濟發展規劃(2017-2022年)》,優化海洋經濟發展布局。
根據規劃,贛榆將推動柘汪臨港產業區、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海州灣生物科技園等特色園區連片開發、協同布局,打造海洋高端制造產業帶。同時,串聯沿海各漁港,培育海水養殖、海產品流通與加工貿易、海鮮美食、休閑旅游等功能,打造功能強、能級高的漁港經濟帶。
港產城一體化推進
在產業布局上,贛榆科學規劃,港產城一體化推進。在臨港產業核心區,強化贛榆港區產業服務功能,積極打造以石化、能源、鋼鐵等產業為主導的臨港產業集群;高標準規劃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園區,招引涉海龍頭企業,發展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海產品國際貿易等產業;在海洋經濟核心區,加強濱海新城建設,突出“高新特優”,積極培育海洋電子信息、涉海電子商務等產業,培育涉海貿易、物流、文化、休閑旅游等業態,形成特色海洋產業集群。
漁業一直是贛榆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壯大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贛榆區積極適應市場需求,推動園區建設提質增效,拓展產品銷售跨國上網,保持漁業競爭的活力。
養殖方式轉型升級
在養殖方式上,贛榆不斷轉型升級。近年來,先后建成2個省級農(漁)業園區、4個市級現代漁業園區,建成了全國一流的大菱鲆、星斑川鰈、南美白對蝦等名優品種集約化養殖示范基地,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梭子蟹高效養殖基地。
在流通渠道上,贛榆堅持多元開拓。依托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電商產業園推動水產品線上銷售,水中參牌泥鰍、神仙牌紫菜獲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羅陽牌建鯉獲連云港名牌農產品稱號,“贛榆梭子蟹”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贛榆對蝦”等11種水產品商標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紫菜、牡蠣等經濟水產品是贛榆的特色資源,也是帶動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贛榆堅持在聚合優勢上下功夫,在搭建平臺上謀出路,推動海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贛榆依托21萬畝紫菜養殖區、163家紫菜育苗及加工企業,在海洋經濟開發區投資15億元打造紫菜產業園,打造國際化紫菜交易平臺。目前,一期紫菜交易市場建設已經完成,建筑面積23880平方米,為贛榆紫菜產業走向國際化提供契機,目前已經進行四次交易,年交易額預計達6.04億元。
聚力出口創新
同時,該區聚力出口創新,打造現代化水產龍頭企業。從2016年起,贛榆在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園區打造總投資15.3億元的海福特海洋食品深加工項目,形成集全球采購、加工出口、保稅倉儲、物流配送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產品進出口加工基地,預計可實現年產量30萬噸,年產值100億元,年利稅3億元,帶動就業5000人。僅用120天時間,獲得了歐盟、美國、巴西、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認證,預計2018年可實現全年加工、貿易產值20億元,出口創匯達1億美元。(張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