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月19日是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在流光溢彩的美景、香甜軟糯的元宵中,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祈愿闔家幸福團圓。
【火樹銀花不夜天 花燈送福滿人間】
江蘇臺記者吳迎旋: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南京夫子廟,此時此刻,這里已是華燈初上,游人如織。今年的燈盞分8大片區,最有看點的就是我身邊的夫子廟大成殿片區,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燈王,有朋自遠方來,以及大成殿內近百組以尊師重教、禮儀傳承為主題的大型燈組。
今年秦淮燈會一改過去以生肖燈為主的燈組主題,以儒學文化為核心,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今年燈會還新增了明城墻和白鷺洲公園兩大片區,讓游客可以從"水陸空"三層視角,多角度領略秦淮燈彩的魅力。
游客:特別有南京那種六朝古都,古色古香的感覺。
江蘇臺記者謝學敏:今年邳州沙溝湖水杉公園一共有70組形態各異的燈組,今年這個燈會最大的特色就是水上燈組,現在在我身后正在上演的水幕電影,就吸引了很多的市民前來觀賞拍照留念。
徐州邳州元宵燈會上,一組高鐵造型的花燈標志著這里即將進入高鐵時代。南通首屆唐閘元宵燈會上,"唐閘、張謇"等主題燈組盡顯南通"近代第一城"的魅力。常州蘇臺燈會上,數萬盞花燈光影交織,最受矚目的要數蘇臺兩地手工藝人制作的生肖豬燈,寶島風情與江蘇特色交相輝映。
常州市民王文英:我很開心,我看了做得很好這個燈。
【舞龍猜燈謎 民俗表演花樣多】
在泰州、鹽城等地,舞龍獅、打蓮湘、踩高蹺、木偶戲等民俗巡游活動高潮不斷。鎮江句容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鏜舞"驚艷上演,引得觀眾陣陣笑聲、掌聲、喝彩聲。徐州土樓村舉行了一場熱鬧的花燈比賽,雖然造型各異,但都是利用村民家的廢棄物品制作而成,讓人眼前一亮。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徐莊鎮土樓村村民劉書玲:這個寓意就是紅紅火火,預祝我們越來越好。
作為元宵節傳統活動之一,猜燈謎在連云港灌南縣、鎮江丹陽、蘇州吳江等地歡樂開場。在淮安吳承恩故居景區,200多條燈謎均以西游文化為題材,傳承經典且趣味十足。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融入傳統佳節氛圍,揚州等地通過小豬佩奇剪紙、喂湯圓、送福字等活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元素成功結合。
揚州市漕河社區小朋友張楷京:我用我自己寫的字,祝爺爺奶奶們福祿壽喜財。
【吃湯圓享團圓 元宵節里溫暖多】
各地志愿者也紛紛行動起來,鎮江、蘇州、宿遷、連云港等地的志愿者分別與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環衛工人、遠離家鄉的干警們一起包湯圓。淮安火車站舉辦了一場送元宵吃湯圓活動,讓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節日的溫馨氛圍;在泰州等地,一些外國友人也學起了做湯圓、扎花燈、猜燈謎,感受濃濃的中國節日氛圍。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吳迎旋 羅聰懿 李棟 李澤灝 周楊楊 編輯/劉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