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如何讓無錫的水更清、天更藍、土更凈?無錫市委、市政府日前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就無錫未來兩年水氣土等一系列市民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一一開出了“方子”,找準了“路子”,一個碧水、藍天、凈土的美麗無錫躍然紙上。
為打贏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無錫連續第四年將生態環境保護會議作為全年第一個全局性會議召開,就全面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謀篇布局。
管社山莊公園的一景,仰頭即可看見“無錫藍”。(周漢申 攝)
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態環境目標,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全市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污染排放總量明顯下降,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穩步提升。
確保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30%以上,力爭降至40微克/立方米;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1.1%,力爭達到72%。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總體達到Ⅲ類水平,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兩個確保”;地表水國考斷面優Ⅲ類比例達到71.4%以上,國家考核水功能區達標率82%以上,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地下水質量保持穩定;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均比2015年削減22%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13.81%、14.21%、17.61%、15.61%;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面積比例不低于28.69%,林木覆蓋率保持在27%以上。
突出痛點堵點難點 靶向發力持續用力
未來兩年怎么干才能全面持續改善無錫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環境,還是要聚焦瓶頸問題,精準發力!”決策者一語中的,明確在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要突出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靶向發力、持續用力。針對治水、治氣、治土、治固廢中遇到的不同情況,要列出需要突破的瓶頸制約,比如,在治水上如何控藻降磷、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提升斷面優Ⅲ比例;在治氣上如何壓降煤炭消費總量、深化揚塵污染管控、加大機動車船污染防治、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在治土上如何摸清底數、健全數據庫、提高污染土壤修復能力、加強風險防控;在治固廢上如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固廢處置能力、加大非法轉移傾倒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
藍天 2020年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5%
天更藍,空氣更清新,是每個無錫市民的期盼。未來兩年,無錫將以重點行業為管控對象,秋冬季為重點時段、PM2.5為主要因子,以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為突破口,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產業結構直接關系著污染物的排放量。一開春,無錫就定下了“調子”:要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通過落實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推動關停落后產能、取締違法違規產能和出清“僵尸企業”,多措并舉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同時,深入開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整治,高標準推進環太湖地區和沿江地區布局調整,確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太湖一級保護區化工企業關停和轉遷任務,全市化工生產企業入園進區率達35%。
除了要打好柴油貨車和船舶污染治理攻堅戰外,還要深度治理工業大氣污染、嚴格管控各類揚塵,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確保今年年底前實現空氣自動監測站鄉鎮(街道)全覆蓋,為精準治污提供數據支持。及時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做好重污染天氣預警,科學實施污染“削峰”管理。到2020年,城市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要減少25%。
(圖片來自@仁甲看見)
碧水 建成區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經過前一輪“治太”,太湖無錫水域已好于全太湖,但水質根本性好轉的“拐點”還沒有出現,在長江保護、黑臭水體整治、農村水污染防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
未來兩年,在治水上,無錫把治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監測預警、藍藻打撈、調水引流等應急管控機制。嚴格落實總磷總氮減量替代措施,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六大重點行業新一輪提標改造。實時太湖西部湖濱濕地和上游湖蕩的保護修復,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提高水體自我修復能力。
和太湖一樣,長江清水長流對打造“碧水城市”同樣至關重要。為此無錫將開展河湖生態緩沖帶綜合整治。嚴控危化品碼頭建設,嚴禁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布局危化品碼頭、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對沿江1公里范圍內違法違規危化品碼頭、化工企業限期整改或依法關停。加大入江排污口綜合整治力度,取締、整治非法及設置不合理排污口,到2020年實現入河排污口監測全覆蓋。加強入江支流整治,主要入江支流斷面全部消除Ⅴ類、劣Ⅴ類。加強危化品運輸風險管控及運輸過程安全監管,嚴防交通運輸突發環境事件風險。
“年底前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市“263”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推進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同步加快建設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設施。到2020年,每個行政村都建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市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80%,一、二級保護區已建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達到95%以上。
此外,還將全面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到2020年,基本完成農村戶廁無害化建設改造,全市秸稈綜合率達95%以上。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上堅持“減肥”“減藥”,有序實施禁養區水產養殖退出工作,確保2020年前禁養區的養殖行為全部退出。
凈土 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
無錫工業化、城鎮化起步較早,企業密度和經濟密度全省最高,加強固廢和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緩。根據實施意見,到明年年底,污染地塊要得到有效修復,土壤污染得到遏制,土壤質量明顯改善,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將無錫打造成“凈土城市”,讓老百姓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安心。
無錫要通過兩年時間,使固廢危廢源頭大幅減量,處置設施建設到位、滿足需要,分類化收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處置體系基本形成。
怎么做才能將固廢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水平,把無錫打造成“無廢城市”?除了要做好垃圾無害化處置電廠的提標擴能外,還要提高垃圾分類質量。積極推進餐廚垃圾、藍藻藻泥、市政污泥等固廢處置設施建設,力爭早日建成投運。確保到2020年市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70%,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全面無害化處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堅決打擊和遏制固廢非法轉移傾倒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無錫將全面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調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落實污染地塊環境管理聯動機制,督促重點企業加強土壤和地下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重金屬重點防空區專項整治,建立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大幅壓降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以受污染耕地和工業污染場地為重點,加強修復及風險管控,做到“發現一塊、管控一塊、修復一塊、消除一塊”。(袁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