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打響農業“品牌”,鄉村振興步履堅實 “要讓鄉村旅游真正成為‘看得見巨變,留得住鄉愁,富得了百姓’的富民增收產業。”
新的一年,漫步鶴鄉鄉村道路上,處處皆風景。一望無垠的田野,在縱橫交錯的道路襯托下更顯景色宜人;一排排白墻黛瓦的美麗鄉村集中居住點里,歡笑聲回蕩;一座座以鄉村旅游為主打項目的休閑觀光農業園里游人如織,為鄉村平添幾分熱鬧……
近年來,射陽縣立足鄉村資源稟賦優勢、區位交通優勢、生態環境優勢、產業特色優勢、人文歷史優勢,全面實施“旅游+”戰略,著力構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以觀光、休閑、度假為主體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
設施“提擋升級”,產業格局逐步成型
產業興則百姓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人們對于回歸自然、崇尚本真的鄉村生活越來越充滿向往,休閑旅游需求旺盛,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迎來發展“機遇期”。射陽縣之所以選擇鄉村旅游為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主打項目,正是因為近年來旅游產業能夠迅速吸引市場“注意力”,繼而拉動消費增長。
合德鎮鳳凰農業園的日光大棚內,一群游客正饒有趣味地采摘瓜果,他們時而拿出相機拍下有趣瞬間,時而品嘗親手摘下的新鮮果蔬,其樂融融;在日光大棚外,經由科學種植、人工采摘配送的蔬菜正被一一打包裝箱,很快這些蔬菜便會出現在各大超市乃至千家萬戶的飯桌上。一條高效、節能、惠民的果蔬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加快形成產業格局的前提是外部設施的日趨完善。為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射陽縣逐步為園區建設“提擋升級”。目前,洋馬鶴鄉菊海、合德鳳凰、海河四季果香的標準化建設方案已經通過初步討論;8500平方米的縣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大樓已建成;合德鳳凰產業園在全市農業等級園區創建中被評為5A級園區;海河現代農業園和鶴鄉菊海被評為3A級園區;引進江蘇農寶齋、夢之緣、信鉆食品等投資超千萬元的農產品種植、加工項目16個。
搭載“互聯網+”,觀光農業“錦上添花”
走進射陽縣新坍鎮星火創業公社,展示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新坍牛肉醬、沈氏年糕、新坍茶干、生態兔肉等頗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電腦旁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創客們正緊張忙碌著:上貨理貨、買賣交流、處理訂單、包裝發貨……電腦上淘寶旺旺不斷發出的“叮咚”聲,提示著一筆筆訂單隨即達成。
“創立星火公社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一戶帶多戶、一店帶多村的模式進行農產品銷售,讓更多群眾分享農業產業鏈增值收益,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當選首屆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的星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沈祥容介紹道。星火創業公社積極為當地群眾開展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引導更多村民種植綠色富硒水稻,提高品牌意識。眼下,新坍鎮“清依食”牌富硒大米、“祥容”牌年糕等產品已成為網紅爆款,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如何打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這也是射陽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始終在探索的問題。伴隨著“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重點打造的星火創業公社、我能工場等電商平臺,把農產品搬到網上,真正拓寬銷售渠道,農業富民效應日益凸顯。同時,借助星火公社等平臺,該縣組織沈氏農副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樹森養蜂專業合作社、鶴鄉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代表企業參加第九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射陽大米、洋馬菊花、蜂產品等優質農產品受到首都以及來自世界各地參展者的好評。“射陽大米”榮獲“2018年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共品牌”、“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參展農產品金獎”。
打響農業“品牌”,鄉村振興步履堅實
“要讓鄉村旅游真正成為‘看得見巨變,留得住鄉愁,富得了百姓’的富民增收產業。”射陽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談及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前景,顯得格外振奮。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或輕嗅縈繞周身的淡雅香味,徜徉在菊花花海中;或端起微溫的白瓷杯喝一口菊花茶,撲鼻菊香令人回味無窮……只要走進洋馬鎮鶴鄉菊海景區就可領略田園風光,感受自然生態,記憶鄉親鄉愁。
為打響休閑觀光農業品牌,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近年來,該縣投入1.2億元傾力打造洋馬鶴鄉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使之成為全國最大的藥用白菊花生產基地和國家級白菊花標準化示范區。同時,放大資源稟賦優勢,將鶴鄉菊海景區打造成集觀光、休閑、養身、購物、餐飲等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區,先后獲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省4A級鄉村旅游示范區。
“我們兩口子都在這上班,每月收入加起來有幾千元,一年下來能掙3萬多元,加上種植糧食賺的錢,年收入能達到7萬元。”嬌艷的菊花不僅美了鄉村,還鼓起了農民的“腰包”,在菊海景區打工的洋馬鎮賀東村村民李大勇給記者算起了“致富經”。“發展鄉村旅游還帶火了當地餐飲、零售、住宿等行業,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景區負責人介紹道。菊文化藝術節期間還增加菊花茶、菊花酒、菊花點心等產品展示,組織攝影大賽、菊花產業論壇等活動,讓更多游客感受到菊花魅力,讓周邊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作者:黃云鷹 通訊員 陳鵬飛 吳融 周蓉蓉 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