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春節剛過,新掛牌的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就為一場特殊的十周歲“生日”而忙碌。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壽星”是一個行業:小額貸款。
十年樹木。2008年11月,揚州播下一顆金融“種子”:全市首家農村小貸公司——邗江泰和小貸公司掛牌開業,小貸這一新生行業開始在揚州扎根成長。
而今,這顆種子已長成一片森林:目前,全市擁有小貸公司56家,其中五家登陸“新三板”、一家在香港上市,2018年累計放款101.71億元支持經濟發展,惠及農戶和小微企業4389戶,貸款總量全省第二。
“小貸不小,揚州的發展實踐證明,小貸也有大作為。”2018年6月,在《新財富》雜志社、揚州報業傳媒集團等聯合舉辦的全國金融盛會“2018新財富上市公司并購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高培勇這樣點贊:揚州是一方金融沃土,小貸行業的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
十年發展,為地方經濟“輸血”千億資金。被稱為“草根金融”的小貸公司,緣何在揚州大地上快速崛起,成為支持發展的重要動力?連日來,記者走入企業、行業,挖掘其成長故事。
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料圖片)董輝 攝
幫企業“接腿”
看小貸為產業助力
故事:春節,萬家團圓的日子,王志軍卻在俄羅斯一建筑項目的工地上度過。雖無法與家人團聚,但他心里美滋滋的。
“這一個項目,就能確保今年豐收。”王志軍是廣陵一家建筑公司的負責人,去年8月,公司成功中標俄羅斯項目。“能成功中標,多虧了揚建小貸提供了500萬元資金,幫我們接長了‘腿’。”
“建筑業是揚州的傳統產業,這幾年,在國內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們開始轉戰海外市場。”王志軍說,去年6月,公司參與俄羅斯一個項目的競標,企業的資質和建設水平得到了對方的肯定,但投標需要2000萬元資金。“公司流動資金只有1500多萬元,如果沒有資金,項目就要泡湯。”
“眼看著快要成功,前面卻出現一條溝。”在前方投標的王志軍馬上聯系公司財務想辦法,可向銀行貸款時間上來不及,各項審批至少兩周;向朋友借錢,這么大的數額很難在短期內湊夠,而距招標截止時間只有一周。
擺在眼前的項目,眼看著就要錯失,王志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情急之下想到了專門為建筑企業提供服務的揚建農村小貸公司。“凌晨兩點給他們打電話,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對方就上門服務,第四天資金就到位了。”
“步子邁得大不大,還要看腿夠不夠長。”王志軍說,和自己一樣,很多中小型建筑企業這幾年嘗試“走出去”找市場,但階段性資金缺少一直是最大的“短腿”,小貸公司幫企業解決了大難題。
縱深:產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石。近幾年,揚州金融服務已經覆蓋產業發展的每一個鏈條。“龍頭”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與銀行融資,而小貸公司則為上下游中小企業解渴。
“比如汽車產業,現在儀征與江都很多小貸公司都成為了汽車產業鏈條上向中小企業‘輸血’者。”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吳順文說,中小企業經常面臨階段性資金短缺的難題,如臨時性購買原材料、工程競標、季節性購買農用物資等,貸款數額不大、周期短,銀行鞭長莫及,小貸公司充分發揮方便、靈活、快捷的作用,有效填補了這一市場。“產業發展給小貸行業帶來市場,小貸行業又推動了產業發展。”
“黑馬”上市
小貸助力揚企拓市場
故事:揚杰科技,全市創新型企業的一匹“黑馬”,它的成長,也離不開小貸的助力。
2011年,金海科貸參與投資了剛進入加速發展期的揚杰科技,助其全面提升生產線,規劃資本市場路徑。2014年,揚杰科技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創業板揚州第一股,為金海科貸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金海科貸在成立時,就把創投業務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金海科貸負責人說,公司先后投資了十幾個項目,被投的揚杰科技、晨化新材料在創業板上市,傳藝科技在中小板上市,一鳴生物、瑞明科技在新三板掛牌。目前,準備報會的還有幾家。
“在投資過程中,我們還利用股東的海外市場資源幫助被投或擬投資企業嫁接海外的技術、人才和市場,推動企業快速發展。”該負責人說。
縱深:小貸公司在深耕傳統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轉型發展、創新發展。2018年13家小貸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小貸“投資聯盟”,出資規模1.515億元,通過股權投資,實行投貸聯動,為揚州市具有發展潛質的上市后備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目前,全市9家小貸公司開展股權投資業務,其中直投項目8個,共計8220.49萬元;參與政府引導基金,引進各類專業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近十家,與專業私募股權基金合作出資4.47億元,扶持揚州企業上市發展。
“給豬拜年”
看小貸為小微企“撐傘”
故事:春節,走家串戶大拜年,江都濱江小貸總經理徐道平心里最牽掛的卻是一萬多頭豬,大年初三便到養殖場了解情況,“給豬拜年”。
“給豬拜年”這事還要從2016年說起。2016年4月,生豬市場看好,陵都養殖有限公司擴大養殖規模,300萬元資金卻讓養殖場老板陳寶貴犯了難。
“銀行貸款需要質押,可總不能把豬質押了。”陳寶貴說,“一萬多頭豬,每天光是飼料花費就需要很多。濱江小貸徐總知道后,馬上帶人上門了解情況,四五天就落實400萬元資金。”
雪中送炭最是溫暖人心,從那之后,陳寶貴便和濱江小貸結了緣。“生豬養殖資金流轉快,這兩年,我都是隨貸隨還,去年有銀行上門提供服務,都被我婉拒了,在小貸貸款就圖兩個字——方便。”
“去年年底,生豬養殖行業又遇到了困難,非洲豬瘟影響了很多養殖戶。”徐道平說,本打算春節上班后去養殖場看一看,但心里還是放不下,大年初三就登門了,一是看看養殖場有沒有困難,二是和養殖場一起做好防疫等工作。
“大家鄉里鄉親、知根知底,只要人品好、口碑好,我們都會放款。”徐道平說,小貸公司與銀行不同,銀行首先看抵押,而小貸公司扎根農村,人品是第一位,抵押是第二位。“有抵押就不來這里貸款了。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就難在抵押,如果一味苛求,融資很難解決。”
縱深:“如果說銀行機構是大水漫灌,小貸行業就是細流滴灌,覆蓋每一個小微企業,每一個農戶。”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吳順文說。
翻開小貸行業在揚州的發展歷史,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又快又好。“快”是發展快,短短十年,全市先后設立56家小貸公司,服務區域遍及全市,一家公司在香港上市,五家登陸“新三板”;“好”是運營好、惠農效果好。全市小貸企業不良率全省最低,小額貸款占比以及凈利潤均為全省第一。
“5萬救命錢”
看小貸的社會大擔當
故事:每逢過節,在揚州市區一家醫院上班的護士王娟總會給泰和小貸的業務經理劉斌發一條祝福短信。“是泰和小貸救了爸爸的命。”
2016年,王娟大學畢業到單位上班,可父親突然得病住院,急需5萬元費用。“我家條件不好,而我剛工作,沒有積蓄,而且還沒轉正,沒辦法用工資卡抵押貸款。”就在這節骨眼上,王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泰和小貸,沒想到,公司不僅第二天放了款,還給她最大的利息優惠。
小貸大擔當。去年,考入揚州中學的王娉婷拿到了5000元助學金,雖說數額不大,但對家庭貧困的學子而言,這筆資金幾乎是兩年的生活費。
“這是英成教育基金給的貧困助學金。”揚州市小貸協會秘書長告訴記者,2013年,英成小額貸款公司出資設立了英成教育基金,每年拿出240萬元用于獎勵和資助優秀學生,至今,已經發放1440萬元。
“有擔當才能有發展。”英成小額貸款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英成教育基金主要是“獎教助學”,“我們對于揚州市考入北大清華的學生每人獎勵6萬元。”
縱深:義利之間見情懷。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業,贏得市場的同時,更要承擔社會責任。十年來,從扶持就業創業,到救急解困,都能看到小貸行業的身影,除了企業自身擔責之外,小貸協會連續五年聯手有關部門開展助學活動,全市小貸公司通過協會累計捐資54.1萬元,資助貧困和留守家庭兒童1082名。
通訊員 揚金融
記者 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