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熊曙光)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的講話為文化藝術繁榮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蘇州的廣大文藝和社科工作者深受鼓舞、備感振奮。
(王池良在春節期間慰問演出)
“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總書記的講話既是要求,更是鞭策。”國家一級演員、蘇州評彈團副團長王池良認真閱讀了相關報道,他說,我們在臺上演出,是老百姓的雙手舉起來的,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場,為老百姓服務,為社會服務。
作為一名演員,王池良連續八年在春節期間下基層慰問演出,從最初的兩個演員一個節目,到現在近十個演員為居民獻上一場文化盛宴,老百姓是越來越開心。今年春節,他還到河南魯山參加慰問演出,再到寶豐參加馬街書會,最后回蘇州昆山參與惠民演出,從中原大地到江南水鄉,與老百姓歡度佳節。
“文藝工作者要時刻遵循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根植于人民群眾,用自己的作品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蘇州故事。”王池良說,為了講好蘇州故事,今天晚上到蘇州大學為學生演出《康熙皇帝》,明天到吳中區寶帶小學,給同學們講評話《澹臺滅明》和《寶帶橋的歷史》……
蘇州評彈學校校長孫惕告訴記者,他在電視機前很仔細地看了新聞,當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面帶笑容,熱切鼓勵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感到親切而鼓舞。
孫惕說,評彈被稱為最美的聲音,以婉轉的曲調、優雅的唱腔為觀眾所喜愛。這種藝術表達善于挖掘生活細節、人物內心、情感變化,以小見大,從點點滴滴講述感人的故事,深受老百姓的認可和喜愛。
(蘇州彈詞《軍嫂》)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孫惕介紹,近年來,蘇州評彈一方面注重挖掘傳統經典,另一方面創作了不少現實題材的評彈。如首部以軍嫂為第一主角的蘇州彈詞《軍嫂》,通過親子鑒定引發家庭沖突,又從家庭到部隊、從部隊到國家,體現出一種偉大的思想、情操和家國情懷。
他還透露,今年還會圍繞建國70周年,打算以程開甲、崔根良等人物為創作素材,推出“共和國的脊梁”系列作品,以寫實鮮活、具有時代精神的文藝作品鼓舞人民、滋養人心。
“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對總書記的講話,吳中區作協副主席、吳文化學者施曉平特別有感受。
施曉平說,當前我們的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有些文化文藝工作者不深入基層,只根據道聽途說的內容甚至自己新編的民間故事就搞創作、研究,結果鬧出了“手撕鬼子”“子彈拐彎”之類的笑話,或者炮制假古董、假名人故里故居、假名人墓葬,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文藝作品當然是允許虛構的,但絕不能虛構得違背科學原理,也不允許以虛構內容來代替正史。”施曉平說,習總書記的講話提醒我們,一定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待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引用文字要多核對原文,口碑資料要反復聽取不同人的說法,作品要反復推敲、征求相關專家學者意見,只有這樣,我們的創作、研究成果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才能正本清源,起好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