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揚州各地都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基層實踐,探尋出鄉村振興發展的經驗。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先手棋”
傳統產業搭上“互聯網”快車,培育田園風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農家美食等“鄉村慢生活”,強化鄉村產業支撐,著力打造“四個鄉村”……如今,揚州已經吹響了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號角,構建起多元產業體系,產業興旺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先手棋”、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藍海”。
傳統產業“觸網”帶動農民致富
“雙十一、雙十二、圣誕節,這些節日都是我們的旺季,有時候一單就能賺到幾萬元。”金槐村的卞女士與丈夫一起,創建了“藍魚”玩具品牌,從10年前年收入三五萬元,到現在年銷售額近2000萬元,純利潤約10%。“手機一響,黃金萬兩”,在“中國淘寶村”金槐村,這并不是神話。去年,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突破2億元,稅收達200多萬元。“年輕人創業,把一家人甚至左鄰右舍都帶動起來,大家天天有事做。”金槐村副書記蘇暢告訴記者,“傳、幫、帶”是農村淘寶發展的基本模式。就在這一帶十、十帶百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紛紛加入“淘寶大軍”,手機、電腦、網線成了他們的“新標配”。
政府做“配套”,百姓來“觸網”,家中來“淘寶”。西湖鎮過去遍布玩具手工作坊,如今傳統行業“觸網”后,拉長產業鏈條,生意做到了全球,富民效應顯著。該鎮組建了電商聯盟黨支部,通過利用黨建“雙加遠程教育網絡”,一名電商聯盟黨支部成員掛靠3名黨員,一名黨員掛靠8名電商商戶的模式,責任到人、幫扶到戶、措施到位,吸引、鼓勵農戶利用電子商務銷售毛絨玩具。
在互聯網銷售的帶動下,西湖毛絨玩具、槐泗羽絨制品、公道拖鞋等地方特色手工藝品,成為市場的“香餑餑”。通過一村一品一店的方法,放大特色手工藝品的網絡知名度,以示范建設為抓手,倒逼各個鎮、村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從而實現產業富民。
小漁村成為現代服務業范本
“清明小長假期間,我們的民宿已經沒有房間可訂了。”常來漁家是沿湖村經營最早的漁家餐館,本月中旬,清明小長假期間的民宿就被預訂一空,餐飲包廂也已所剩無幾。10多年前,沿湖村是個經濟薄弱的小漁村,通過發展生態旅游,對接揚州旅游名城資源,吸引游客賞漁景、品魚宴、宿漁村民居,如今該村已成鄉村旅游熱門目的地。
從土地面積只有76畝的小村,到擁有獨特漁民文化的“網紅”漁村,去年全村旅游收入達2000萬元,沿湖村,這個揚州唯一的“全省鄉村振興旅游富民先進村”,儼然成為了現代服務業的范本。
沿湖村只是揚州圍繞鄉村振興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一個縮影。瓜洲古渡小鎮、甘泉愛情小鎮進入深度開發,毛絨玩具小鎮、琴箏小鎮正在加快建設進度,全力打造長三角文化體驗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圍繞鄉村振興,近年來,揚州城鄉統籌發展,推進衛星鎮建設,打造魅力新農村,激發統籌發展的內生力,先后建設三盛、昌建、萬達等一批城市綜合體,培育了萬達、京華城、文昌閣西核、大王廟等城市商圈,30平方公里的西區新城加快崛起,擁有揚州國際汽車城、五亭龍玩具城等一批特色服務業集聚區。
精準合拍奏響園村共建新樂章
“丈夫通過物業公司在環保產業園企業當門衛,孩子在企業上班,我一邊顧家,趁著空閑還可以接接單,去園區除除草等,補貼家用,日子是越過越好。”“零距離”享受產業園的溢出紅利,家住錦陽苑的李桂珍一個勁地點贊道。據悉,如今趙莊村像李桂珍這樣享受到產業紅利的還有100多戶。
農村如何補齊發展的短板?必須要深挖用好自身資源,靠山吃山,以水養水。當村級發展指揮棒交到趙莊村黨總支書記王磊手中時,他意識到只有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承接產業服務讓村民發家致富,提供產業配套為“國字號”園區增色。趙莊村為了更好地服務園區發展,黨員干部帶頭創業,成立了環宇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環宇物業服務公司、名楊綠化工程隊,聘用40名失地農民,為園區近40家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管理、保安、保潔、綠化管護等日常配套服務。
以楊廟鎮打造環保教育實踐基地為契機,趙莊村也相應成立了綠趣旅游公司和綠趣農業發展公司,著眼于園區不斷升級發展,第一時間提供精準服務。
因園區和創業園很多企業都需要技術工人,特別是焊工,趙莊村積極配合鎮黨委部署要求,按照“實際、實用、實效”原則,采取“訂單式”培訓模式,開展了困難勞動力培訓工程。從2014年起連續3年開設貧困家庭子女電焊工培訓班7期,為當地企業輸送近300多名擁有雙證的電焊工。
王磊告訴記者,鄉村振興產業支撐是關鍵,要想園村共同發展,還需精準“合拍”。近年來,趙莊村把黨委要求、企業需求、群眾期待作為工作導向,積極搭建園村共建平臺,帶動企業資源、人才優勢集聚,有力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