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周璇) 南京市圍繞城市精細化建設,在道路、背街小巷整治、城市立面改造等工程項目上,以“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提升城市“顏值”和“藝術”,背街小巷對外是城市的“里子”,對老百姓而言則是自家的“面子”,其面貌如何,直接反映了城市的文明水平、和諧宜居程度。
龍虎網記者走訪發現剪子巷小區完成了路面鋪設、外立面建筑等小區環境綜合整治,讓小區硬件設施和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居民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剪子巷小區整治前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
老舊小區“臟亂差” 居民盼整治
剪子巷小區是個建于80年代的老舊小區,小區一直是一個無物業、無管理的小區,居住著161戶居民。因基礎設施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建筑風貌老化,垃圾亂堆亂放,整個小區破舊又雜亂。與老門東景區僅一墻之隔,整治前外立面觀感較差、院落內雜物較多、景觀環境較差,整體情況較為一般,拉低了老門東景區的整體形象。
說起曾經的小區面貌,居民們苦不堪言:下水道不時堵塞,污水漫到家里;路面坑洼破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車位緊張,每天停車都要靠搶;經常發現小區這邊一堆垃圾、那邊一堆廢品,居民們停車、堆雜物、拉繩曬衣服曬被子,一片亂糟糟的景象。
剪子巷小區整治前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
高質量品質提升 小區展新顏
現在的剪子巷小區整治后面貌“煥然一新”。昔日80年代老房斑駁陳舊的樓宇外墻,已被白色涂料覆蓋,整體為新中式風格。色彩斑斕的雨蓬、晾衣架消失殆盡,換之以統一的窗框、伸縮式晾衣架、雨蓬,所有的空調外機全部以秦淮古典元素紋樣設計的鏤空擋板格柵統一遮掩,為滿足居民平時養花種植的需求,此次整治也為小區居民統一安裝花架,豐富居民日常生活。小區圍墻及沿街立面,則以灰白色磚勾邊,襯得白色墻體更顯端莊、雅致。
剪子巷小區整治前大門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大門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大門和外立面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部分外立面
高標準、精細化。在前期工作中,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方案進行提前規劃并加強精細化統籌設計,完善節點構造大樣等圖紙細化的工作,圖紙先行,以便進行大面積施工。社區會先進行居民意見征集并進行匯總,在確認可以實施的情況下,將匯總意見形成大致改造方案,提前參與打樣的工作,便于后續的成本招標。在施工過程中聯合秦淮房產經營公司以樣板樓棟引路,通過樣板進行論證,對于疑點難點組織有資質的專家小組進行討論,再大面推廣實施。不僅如此,安居保障房集團還與街道、社區一起共同開展民主議事工作,確保每戶居民都可以對整治內容滿意。
整治后,整個小區煥然一新,清理了景觀死角,增加了居民公用活動空間的利用率,既提高了小區居民的滿意度,也提升了老門東景區的整體形象。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防盜窗、晾衣架和花架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非機動車車棚
剪子巷小區整治后空調遮擋
邁出小區,沿著明城墻沿線隨意漫步,市民會驚喜地發現,街巷沿線、小區內外、建筑立面都已煥然一新,細看會察覺出各具特色,放眼望去則連點成片匯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