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在南通市市區街頭,有一群“新城管”。整齊的隊列、統一的著裝,“新城管”上崗后,便受到市民關注。“‘專業隊伍’來了以后,我們整個轄區的環境有了明顯提升。”17日下午5點,正值下班高峰期,原來攤販云集的南通大學醫學院南門,秩序井然,干干凈凈。市民張女士說,自從去年9月“新城管”來了之后,下班路上好走多了,居民群里好評不斷。
(崇川區文峰街道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辦公地)
近年來,崇川區轉變城市管理理念、創新工作方法,通過引入社會力量,積極探索執法與管理分離的城市管理社會化服務外包新思路、新模式。自去年6月在學田街道試點以來,現在全區有7個街道實施了市容秩序管理服務外包,共有13個服務外包項目在運作,市容市貌得到顯著改善。
(夜巡工作現場圖)
術業有專攻,讓專人干專事能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事半功倍,這也是購買社會服務的主旨所在。崇川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擔負城市管理的人員大多身兼多種職責,既要管理,又要接處舉報,又要進行執法等,難以專注于秩序管理,加上街道城管人手不足,一系列窘況使得街道城市管理未必令群眾滿意。而由社會機構承接“外包”,則可以避免這一系列問題。“城管一線執法人員嚴重不足,這種方式有助于實現對城市市容秩序進行精細化管理。”
(服務外包后的工作現場照片)
“城市管理就像繡花一樣,不能僅靠大拆大建,還要善于對‘妝容’小修小補,下一番微觀治理精細化管理功夫。”城市管理服務外包模式運行以來,通過前期廣泛宣傳微治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入戶走訪,引導群眾和商家對市容整治工作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導向。再通過集中整治等手段,崇川大多數街道的流動攤點、露天燒烤、出店經營等問題也得到根本遏制。一方面延長了管理時間,另一方面,管理中出現的糾紛不再由政府大包大攬,而是由外包公司先行與違章當事人交涉,中隊進行執法支持,公安給予治安保障,有效避免了矛盾爭端。
對于如何做好市容秩序服務外包工作,保華物業新城橋夜間外包服務項目經理神克雷有著自己獨特的管理經,“我項目部每日制作管理臺賬,每周召開例會,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通過釘釘打卡及水印相機來對人員進行管理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獎勵優秀,懲罰懶惰,在全項目部營造爭優評先的良好氛圍。”經過近八個月的努力,新城橋街道已基本實現夜間攤點清零,轄區顏值進一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外包不是一“包”了之,城管部門、街道將采取明察暗訪、開展培訓等多種方式,指導、督促外包公司實行考核公開、競爭公開、末位淘汰等機制,促使外包公司保持競爭優勢。
(城管隊員開具執法文書)
服務外包了,城管執法人員會不會成為“甩手掌柜”?崇川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絕對不會”。他介紹說,聘請的服務外包公司將主要承擔城管部門宣傳教育、文明勸導、幫助服務等職責,而城管執法人員則專門負責行政處罰等涉及公權力的工作。未來,將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形成一套科學化、規范化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努力打造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城市新形象。
(仇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