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速新聞記者 侯蘇雨)“這些布偶是澤達學院的學生們捐贈的,一共9個,你記錄一下。這里還有書籍,一共25本,也一起記上……”7月8日上午,在宿遷市區府前小區的“小木屋”里,志愿者們忙個不停。
記者看到,“小木屋”里隨處可見志愿服務標語,放著愛心藥箱、愛心雨傘、免費充電裝置等各類便民設施,一張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市民和商家捐贈的物資。
“這里是府前志愿服務站,因為是小木屋的造型,所以市民都習慣稱我們這里為‘小木屋’。”志愿者宋紅青告訴記者,“以前市民需要幫助或者有捐贈意愿時往往不知道該去哪里,現在就可以直接到志愿服務站來。”
“剛剛把讀書卡給小文送去了。”志愿者陳安榮急匆匆地趕回“小木屋”,一邊用手中的帽子扇風,一邊拿出記錄本記錄下愛心幫扶的反饋信息。原來,今年7月1日前夕,府前志愿服務站開展了“微心愿”征集活動,向社區貧困居民征集心愿,并幫助他們實現心愿。“我們在征集的過程中得知,學生小文的愿望是閱讀更多更好的書籍,我們就聯系了愛心商家,為她捐贈了一張讀書卡。”陳安榮說。
2月,春節志愿服務活動;3月,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志愿活動;4月,文明祭掃宣傳志愿活動……志愿服務站的志愿者們主動作為,通過開展各類活動,打通志愿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在文明城市長效建設過程中,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志愿服務站的管理。今年6月,團市委印發了《社區志愿服務站建設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指導手冊》,其中明確了基層志愿服務站建設標準、志愿服務內容、志愿服務站管理細則等。我們還把全國典型的志愿服務案例也放在了手冊里,供志愿服務站借鑒和學習。”團市委副書記任杰說。
不僅如此,為了提高志愿服務站志愿者的業務水平,去年10月,宿遷成立了市志愿者學院。作為全省第一家政府主導建立的志愿者學院,該學院通過開展一系列志愿者專業化培訓和理論研究,研發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志愿文化傳播。通過培訓,志愿者們不僅拓寬了視野,還補齊了知識“短板”,提升了自己的專業化服務水平。
“為了保證志愿服務站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團市委成立了8個督導組對我市各個志愿服務站以及公園、文博場館等志愿服務站點進行全面督導,確保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任杰告訴記者,今年下半年,團市委還計劃依托市志愿者學院開辦不低于四期的志愿者培訓班,依托市志愿者總會推動各個志愿者協會與基層社區結對,將志愿服務更好地下沉到基層,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