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晶晶
剪紙是一門傳統藝術,我們印象中的剪紙藝人大多是白發蒼蒼的老人,然而剪紙丫丫———管艷卻是一名“80后”。盡管管艷年齡不大,剛過而立之年,然而她的剪紙在連云港可算是小有名氣了。
管艷作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委員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連云港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她的身影經常活躍在報紙、電視、網絡、公益活動、文博會和文化大課堂上。
如果說剪紙是一門傳統藝術,那么管艷創作的剪紙作品類型就屬于走在時尚前沿的剪紙藝術了。一把剪刀上下翻轉,于是就有了我們眼前的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偉人肖像、明星肖像、精美的風景等等,不同風格不同題材均由剪紙演繹,不禁讓人感嘆剪紙也在與時俱進。
“剪紙是門易學難精的藝術,只有真正喜歡才能學好,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學會融會貫通,從理論聯系到實際,還可以鍛煉眼、腦、手的協調能力。用剪紙藝術表達思想感情,這是學剪紙的最大樂趣。”管艷說。
說起和剪紙的淵源,管艷說起小時候,父親經常用課余時間制作門錢剪紙換取學費,母親更是喜歡用剪紙給新人布置新房,耳濡目染之下便對剪紙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在求學過程中,管艷報了工藝美術設計專業,就被教科書上的剪紙作品吸引了,加之對于線條、色彩、造型的熟練掌握和匠心的運用,管艷嘗試著創作了一些作品,沒想到是,作品竟然被上海的一個買家買去作為禮品送給老外了。這也是管艷的作品第一次走出國門。
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剪紙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從古至今剪紙在內容上都飽含福、祿、壽、喜、財與五福捧壽、福臨門、魚戲蓮等吉祥寓意。當下,管艷也會根據吉祥寓意對內容的造型進行藝術創作,使其更符合當下的審美,為剪紙注入新的活力,不被邊緣化。
脫稿剪紙在老一輩人手中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隨意性脫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為了能繼續傳承脫稿剪紙,管艷用心研究著這一門特殊技術,她將美術中的比例關系融入到剪紙教學中去,還掌握了如何脫稿剪實物的規律。不再只會依賴于打印稿、畫稿。
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心中萬千思。管艷說:“為了讓自己的剪紙作品造型靈動、惟妙惟肖,我會主動走進大自然,看花剪花、看物剪物、看人剪人。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就要對一些主、次物體進行取舍和藝術再加工。”
2013年,管艷創辦了剪紙丫丫藝術工作室,專業從事剪紙培訓、教學、設計等,工作室被評為連云港市非遺剪紙傳承基地。管艷說:“作為非遺傳承人,肩上的擔子很重,不僅要將所學總結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傳承教學,引導學生將心中所想用剪紙表達出來。”
此外,為了留守兒童、義工子弟帶去剪紙課程,管艷經常積極主動地宣傳剪紙,身體力行地傳播這一技藝,使剪紙被更多人因接觸而了解,因了解而愛上這門藝術,更是促進了剪紙的活態傳承。
作為非遺傳承人,管艷不僅在當地傳承剪紙技藝,還將剪紙技藝教給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的人。此外,管艷還經常帶著剪紙參加諸如連云港論壇等重大活動,并現場為來賓剪影,此舉也使國外來賓紛紛為她的人物剪影技藝點贊。
2014年8月,管艷參加中、韓兩國剪紙文化交流,剪紙作品隨之被主辦方韓國美協收藏。此后剪紙作品多次獲國家、省、市級大獎,更被多方剪紙愛好者收藏、作為禮物饋贈友人、外賓,自2002年起到現在,無數作品遠赴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港臺地區。
“藝術品不應該只是掛在墻上欣賞,更應該走進生活,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靚麗色彩。”對于未來,管艷說:“未來,我打算創作更多代表連云港文化的剪紙作品帶,為連云港的非遺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