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記者來到連云港市開發區排淡河湖濱公園,看到這里一片綠意盎然的美麗夏景。幾位老人正在干爽的透水瀝青鋪設的健身步道上散步,步道兩側栽種的日光菊在微風中怒放。然而在幾天前,這里剛剛經歷了一場171毫米的降雨。連云港市開發區住建局副局長劉海龍介紹:“排淡河湖濱公園在設計施工中引入‘海綿城市’概念,結合豎向地形,通過凹凸有致的地形處理,科學設置雨水花園、植草溝,輔以透水鋪裝。在下雨時,雨水不會在地表停留,而是迅速透過地表,層層下滲,進入雨水收集系統。”
(生態停車場采用透水磚,讓雨水直接滲透)
近年來,連云港市開發區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步伐,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鹽堿地區“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即在居民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中,建設一片片巧思設計的“海綿體”,讓越來越多的市民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生態紅利”。
(透水路面與綠化緊密鑲嵌,對雨水起到緩釋和滲透作用)
連云港市開發區建設在臨海的萬畝鹽灘上,地勢較低,土壤鹽堿化程度高、淤泥層厚,雨季極易積水。“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則是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即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2016年,連云港市開發區以創智綠園為試點,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引入“海綿城市”概念,通過排鹽、蓄水防滲、微地形處理、透水鋪裝使用以及水生態處理等多種手段,充分落實海綿城市滲、蓄、滯、凈、用、排的建設理念。2017年10月,該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并通過江蘇省首批海綿城市示范項目驗收。劉海龍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大大提升了周邊片區的雨水調蓄能力,對提升開發區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創建生態宜居環境,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蓄水池綠化噴灌補水系統控制柜)
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連云港市開發區在西北片區42.6平方公里的園區范圍內引入“海綿”概念,將雨水花園、植草溝、透水鋪裝等典型的“海綿城市”構建形式廣泛應用在先鋒路、金橋路等城市道路,排淡河湖濱公園、昌圩湖綠園等景觀工程,以及恒大御峰、優步花園等新建住宅小區的建設中,輔以排鹽層及耐鹽堿植物,形成了具有開發區特色的、鹽堿水凈化與“海綿系統”兼容的綠色基礎設施系統。
(用“海綿城市”理念建設的創智綠園一角)
根據連云港市開發區住建局市政監測顯示,在近期的強降雨期間,連云港市開發區引入“海綿”概念的區域內,無論是城市道路、景觀綠地還是居民小區,都未產生明顯積水,有效緩解了城市強降雨時城市管網的抽排壓力,起到較好的錯峰、緩釋、滲透、蓄存功效。 (記者 周瑩 通訊員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