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大暑三秋近,林中九夏移”。日前,在連云港海州區浦南鎮番茄專業村——草舍村,剛剛送走番茄豐收季的菜農們又忙活起來。今年44歲的朱孔雀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豆角、黃瓜,忙得不亦樂乎。“這是番茄地套種的頭茬黃瓜,甜著呢,快嘗嘗。”朱孔雀一邊熱情地和記者招呼,一邊打開了話匣子。
(菜農在采摘番茄大棚套種的豆角)
2009年,在外務工的朱孔雀得知村里很多村民通過種植番茄增收致富,便回村種起了番茄。經過多年的潛心摸索,如今他家種植的9個大棚番茄年收入一直穩定在20萬元左右。“雖然年初經歷了疫情,但由于行情好,收入不降反升。”朱孔雀告訴記者,春節后每斤番茄賣到4元錢,一直持續了三四個月,截至今年5月,僅番茄一項他就收入30多萬元,“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賺大錢,既省去了外出務工的舟車勞頓,又能照顧一家老小,真是一舉多得,日子好著呢。”
(草舍村西紅柿基地)
在草舍村,像朱孔雀這樣靠種植品牌番茄增收致富的農戶還有近200戶。據該村黨總支書記蔣東陽介紹,今年全村種植番茄的農戶收入都比往年高,最差的大棚收入3萬多元,最高的能達到近5萬元,僅此一項,全村農民人均增收在1500元左右。
(草舍村的番茄大棚)
草舍村土地肥沃,特別適合番茄種植,其產品以個頭大、皮薄、肉軟、酸甜適中著稱。近年來,村里制定了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還組建了番茄專業合作社,對菜農種植的番茄提供統一種苗、技術指導和網絡銷售等“一條龍”服務,并投入200多萬元建了2個番茄交易市場。村里注冊的“草舍牌”番茄獲得國家農業部和江蘇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產品證書,昔日名不見經傳的小番茄成為致富“金果果”。
(菜農們在分揀打包西紅柿)
隨著草舍番茄品牌越叫越響,極大地推動了當地餐飲、民宿、農家樂、電商、物流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周邊村落100多名婦女、返鄉農民工和大學生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今年28歲的李存是土生土長的草舍村人,大學畢業后利用所學專長,回村組建了10名志同道合的“新農人”隊伍,專職從事農產品網絡銷售,注冊了“袁大娘”果蔬電商公司,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將本村及周邊的江浦、官陽、汪新等地的優質農產品送到城里人的餐桌,李存也收獲了返鄉創業的“第一桶金”。僅今年以來,李存團隊的農產品銷售額就達300多萬元。
(袁大娘品牌健康菜)
小番茄,大產業。昔日靠傳統稻麥種植的草舍農民,如今靠黨的富民好政策,走上現代高效農業致富之路,過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村民們蓋起了“小洋樓”,大部分家庭添置了小汽車,村里也用集體資金將村組的“爛泥路”修成了3000多米的水泥路,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農家書屋、樂齡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莊婷婷 王一平 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