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伏廣進 通訊員 鐘戌臨) 近年來,連云港市連云區殘聯以讓殘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復服務”為目標,積極探索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新模式,采取醫療機構指導與社區及居家康復相結合的方式,著重打造殘疾人社區康復三級服務網絡,幫助殘疾人就近方便地獲得基本醫療和個性化康復服務,進一步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助力殘疾人精準康復
“像我們這些簽約家庭醫生的殘疾人,除了可以隨時接受專業的康復訓練和中醫理療,中心還每年為我們提供免費健康體檢,讓我們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真的是太貼心了。”在連云區墟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康復治療的殘疾市民張先生高興地說。
據了解,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上,連云區殘聯和區衛健委針對有個性化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提出了精準康復服務包,依托全區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團隊,為殘疾人提供建檔立卡、殘疾預防、健康宣教、政策宣傳等基礎性服務以及集中健康指導、入戶健康指導、入戶隨訪等個性化服務。服務費用由殘聯全額承擔,殘疾人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服務項目。
“借助殘疾人基礎信息動態更新工作,我們入戶指導幫助殘疾人選擇簽約服務項目,今年以來已與全區257名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免費簽訂了家庭醫生精準康復服務包,確保他們得到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和精準的康復服務。”連云區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社區“殘疾人之家”,搭建殘疾人幸福家園
“殘疾人之家”是以輔助性就業為主,集托養、康復、培訓、文化體育、維權等服務為一體的基層殘疾人綜合服務機構。今年5月,連云區優選3家條件相對較好的社區殘疾人之家作為社區康復示范點改造提升對象,每個示范點配有1名社區康復協調員,組建社區康復服務專業人才隊伍,配備康復器材、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康復服務檔案,每年開展至少一次社區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為有需求的殘疾兒童、持證殘疾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等全方位服務,用關愛為殘疾人搭建起幸福家園。
“你看,這里不僅可以做手工賺錢,還有專門的器械做康復訓練,隔三岔五醫生還會來義診,簡直是一條龍服務。”家住連云區墟溝街道西園社區的居民張艾萍一年前因交通意外導致左腿殘疾。今年4月,通過社區志愿者的健康宣傳,她走進了西園社區的殘疾人之家。“社區鼓勵我們走出家門到殘疾人之家進行康復鍛煉,并專門邀請家庭醫生每周安排半天時間,為轄區殘疾居民提供免費體檢、理療等服務,省去了我們在醫院掛號排隊的麻煩。”張女士告訴筆者,只要一有空,她便過來和轄區的殘疾朋友一起做康復理療,還能聊家常、做手工,受傷后的低落心情舒緩了許多,這里儼然成了她和殘友們相聚的幸福家園。
居家托養康復,為重度殘疾人提供個性化服務
為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滿足殘疾人的個性化康復需求,針對轄區50戶重度殘疾人家庭,連云區殘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社會志愿組織連云區四葉草助殘服務中心為他們每月2次提供居家托養康復服務,通過入戶開展健康康復指導及康復知識宣傳,幫助殘疾人與家庭醫生密切聯系,持續關注殘疾人身心健康。
今年76歲的林奶奶在一次腦出血后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針對老人需要通過康復訓練盡可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需求,四葉草助殘服務中心的志愿者聯合社區家庭醫生,多次主動上門為林奶奶送去康復護理服務,并為家屬傳授護理和肢體康復訓練方法。“有了醫生和志愿者的指導,平時我們自己也能動手給母親按摩、做訓練,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真的是太感謝他們了。”林奶奶的女兒感激地說。
自居家托養康復服務開展以來,工作人員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活幫扶和康復服務,還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重拾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在上門服務過程中,服務團隊將連云港市的惠殘政策也一一發放到重度殘疾人家庭,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積極爭取各類補貼和權益,做到助殘服務無死角。此外,團隊還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每逢年節便組織各類走訪和慰問活動,為殘疾家庭送歡樂、獻愛心,在轄區營造了關愛殘疾人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