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王雅萱 連科)昨日,筆者從正大天晴獲悉,企業收到國家衛生健康委下達的2020年度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通知,其申報的兩項課題“來那度胺及其膠囊劑的產業化研究”和“輔助生殖藥物醋酸加尼瑞克注射液的高質量首仿開發”正式獲得立項。截至目前,正大天晴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已有36項。正大天晴總裁王善春表示,這些項目列入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在加快藥品注冊審評、產品招標采購和品牌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大天晴將以國家重大專項為契機,全力推進新藥研發,爭取開發出更多創新藥物,造福國內外患者。
每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今年以來,海州區通過“創新平臺 創新主體 成果轉化”模式,幫助轄區內創新企業通過科技研發實現企業增長,有力緩解疫情對企業發展的沖擊。筆者從海州區科技局獲悉,截至目前,海州區為120家企業派發省、市、區級各類“科技創新紅包”共計2284萬元。連云港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與區域創新處處長周夢玲表示,海州區借助這些“科技創新紅包”,四兩撥千斤地撬動了企業創新熱情,讓更多的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企業增長,實現了企業轉型升級,穩定了企業發展。
加速平臺建設,打造創新發展載體。近日,海州區上市公司聯瑞新材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企業中報,中報顯示,1至6月,聯瑞新材料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47%,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22%和20.55%。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企業積極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應用在5G高頻高速覆銅板、高端芯片封裝料及導熱界面材料等上的產品銷售量增加,球形硅微粉及球形氧化鋁等高端產品銷售占比增長所致。疫情下,聯瑞依舊保持較好的成長期,主要原因是企業通過創新平臺建設,其創新研發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海州區借助以企業為主題、市場為導向的各類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眾創空間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臺,鞏固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三新一高”主導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同行業的領先地位。截至目前,已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7家,其中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家,全區大中型企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率達100%。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打造創新經濟“蓄水池”。今年以來,海州區積極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擴量提質,采取政策引導與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對重點企業“一對一”指導,激勵企業技術創新。著力培育后備高新技術企業,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通過“尋找苗子、啟發引導、入庫培育、指導申報、全程管理”的“五步走”工作法,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今年新增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74家,擬組織60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余家企業獲各類高企獎補資金1704萬元。海州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主動走進高校、院所發布企業技術人才需求,走進企業、園區發布優秀科技成果,其中光邀請常州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的專家教授就同轄區40余家企業開展產學研活動10場,對接科技招商項目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