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肖婷婷 宋彥偉
白鷺時節,秋高氣爽。在全國三大百合重點產區之一的連云港東海縣雙店鎮北溝百合產業基地,集種植、市場營銷和種球供應于一身的“新農人”單華全和老父親單培奇帶領七八個“農事鐘點工”忙著大棚百合種芽移栽。只見一個個“行家里手”動作麻利地開機挖壟,按比例落種,復土澆水,你追我趕,熱火朝天。他們身后,一畦畦、一行行、一棵棵露出土層的小“黃芽”整齊劃一,煞是好看,充滿著無限生機。
天氣不算熱,賣力干活的單培奇卻已大汗淋漓,他一邊不時用胳膊擦擦臉頰上的汗珠,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不瞞你說,每年這個檔口,種糧人家是農閑,對于咱種花人來說正是播種的‘春天’。這不,今年我家有17個大棚需要播種,從冷庫催芽到消毒整地,再到雇人播種,每天就是一個‘忙’字。今天從早上6點多進棚,忙了4個多小時,一棟占地一畝、2萬多株百合種芽已全都落地。”
“每年的八九月份,基地里的3000多棟大棚百合需要大量的勞力來完成。那些吃苦耐勞的‘農事鐘點工’自然吃香,不是張家找,就是李家請。”站在一旁的單華全說,他們家作為基地里的規模種植大戶,靠著良好的信譽擁有一批固定的“老員工”,雖然這些人年紀偏大,但是干活實在,從不偷懶,種植的百合深度適宜、株距行距都很標準。
“是啊,在大棚里勞動活兒累、流汗多,早出晚歸真的不容易,將心比心,咱不能虧待了人家,每天保證拿到八九十元的收入,如果多加一個小時的班可以拿到一張‘大紅票子’,讓他們勞有所值。”單培奇接過話茬。
“為什么百合每年都選擇這個時候種芽移栽,是因為節氣的原因嗎?”記者問。
“這僅僅是一個方面,百合生長需要涼爽的氣候。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只顧低頭種花,還需抬頭看市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說起百合種植門道,單華全侃侃而談,因為現在他們種植的新品種生長期一般都在4個月左右。按照這個時間段推算,8月下旬種植的百合可以在元旦前上市,推遲到9月中下旬種植的就可以在春節期間投放市場。“這個時間節點正好是市場需求的高峰期,銷路廣、價格好。”
“沒有想到種植百合,這里面還有這么大的學問。”記者不禁感嘆。“真是不聽不知道,聽了有門道,難怪常聽人家說,百合種得好,不一定賣得俏,把準播種時間是關鍵。”
“百合種植一定要跳出東海的‘小圈圈’,放眼全國大市場,在‘新品種引進、選擇最佳播種時間’方面做足文章,走出去,請進來,多與大都市鮮花店、市場經紀人互通有無。多上網查查全國百合種植主產區今年產業種植規模,做到‘人早我遲、人遲我早’,避開上市高峰。切莫跟風,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單華全不愧為當地百合種植的規模大戶,說起種植和市場來頭頭是道,讓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