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瑩
9月16日,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在連云港市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長三角城市的多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數字經濟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展開了論述。多個城市闡述了其在數字政府、智慧停車、智慧交通等系統運用中推進數字經濟的經驗,一系列的創新實踐讓人看到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作為長三角北翼城市,近年來連云港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東風,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趕上“長三角速度”。
數字賦能產業 讓創新更具活力
在國內外形勢嚴峻的今天,如何沖破行業發展的烏云,推進經濟的發展呢?惟有不斷創新。
“在信息時代,未來產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連云港會議中指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城市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今天,我們的城市被碎片化,并沒有作為一個真正的創新載體而建設。
連云港是國家創新試點城市,擁有國家級高新區等一系列國家創新載體和平臺。大多數的縣區建成了孵化器或創新空間,一批創新載體在這里落戶。但連云港市的創新生態還不夠健全,還需要繼續通過更深層次的推進讓創新成為城市最具活力的增長力。
在專家看來,連云港市如何通過數字賦能產業的方式推動創新經濟發展呢?云棲小鎮和雪浪小鎮的模式也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探索。王堅在介紹中表示,云棲小鎮和雪浪小鎮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其圍繞市場需求做創新。例如,一家浙江蕭山的傳統企業,通過對市場需求進行數據分析后發現,高端的軸承更加有市場。于是,這家企業快速地將原有的生產線進行了智能化改造,生產出更加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端軸承,企業市場適應能力不斷提升。今天制造業離開互聯網沒有未來,互聯網離開制造業更沒有未來,因為互聯網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也就是說,互聯網再也不是傳統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而是所有人的互聯網,更是制造業的互聯網。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感受到互聯網給制造業帶來的巨大變化,然而要想真正地建成一個高端的互聯網園區并不是那么容易。以云棲小鎮為例,現在這個因“云”而名的云棲小鎮,在9年前只是一個偏僻、傳統的城鄉接合部工業園———轉塘科技經濟園區。剛開始,整個產業園內只有8家涉云企業入駐,很多培訓機構和電商企業要進來,園區的管理方把他們攔在了產業園區外。他們說:“不是說電商企業不好,因為一進來跟整個生態是不匹配的,一旦做亂做雜了之后,標識分不清楚就會讓人家不知所措。”
2019年年底,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落戶云棲小鎮,這是杭州市政府探索城市大腦開發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新機制,這是云棲小鎮從培育“云生態”到培育“城市大腦生態”關鍵時刻的關鍵之舉。杭州城市大腦產業協同創新基地負責人表示,以杭州城市大腦實踐為基礎,通過開放城市大腦科技創新平臺,完善城市大腦技術架構體系,構建城市大腦產業體系,城市大腦建設相關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型產業在云棲小鎮不斷集聚。
數字賦能城市 讓城市更智慧
智慧城市作為一個新興的事物,經過數年的發展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王堅院士認為,過去我們對“城市”作為一個整體,或者說作為一個體系的認識是不夠的。實際上,城市是一個由許多個元素共同組成的多元主體。過去我們講智慧城市等這些概念的時候,到最后都會變成很局部的東西,比如智慧停車場、智慧窨井蓋、智慧樓宇……一個城市的完整體系就被碎片化了。所以每年都有新技術,但城市問題仍然越來越嚴重,這說明我們對城市的認識是盲目的。
眼下,連云港也在加快建設電子政務系統,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城市更加便捷、更加高效。那么,怎么看當前的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腦系統呢?王堅院士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出了傳統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腦在管理城市的不同。智慧城市在管理城市的時候要求在一個桿子上裝若干個攝像頭,而城市大腦則是基于大數據計算后告訴相關部門在一個桿子上究竟應該裝多少攝像頭。在城市大腦中,每個部門對相關數據的調控都會特別關注一些特定的數據。例如,我們對杭州交通組織數據從過去機動車保有量轉變為一個城市機動車載存量,即在這個城市奔跑的汽車數量。杭州機動車保有量數字很大,但是在路上跑的車數量卻很少,這樣精準的數字對于城市制定科學的交通組織方案是非常有利的。在復工復產階段,我們通過監測路上的汽車情況,發現整個城市復工復產的節奏和效果。
現在,各地的城市大腦建設還在不斷的探索過程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還是在把城市大腦作為一個切入點來解決城市局部的問題。王堅覺得城市大腦建設還是應該體系性更強一些,“因為畢竟我們在做一個體系化的東西,不應該簡單地只盯著一個局部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從整體的角度系統地來解決和改善城市的問題。”
數字賦能服務,讓營商環境更優
“今天,我們如果不能實現各個部門的協同,還去建設自己的大數據、部門平臺,這樣的城市數字化建設是不行的。”王堅院士表示。
怎樣打破這樣的藩籬,杭州的經驗值得學習。為了推進杭州城市大腦建設,該市成立了64個城市大腦政府專班,超過500人駐點辦公。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掛牌城市大腦建設指揮部,統籌協調杭州城市大腦總體規劃、需求梳理、中樞運維、數據協同、規則沉淀等各項工作。政府專班是杭州城市大腦保持領先優勢的本體力量,通過政府自身的改革帶動技術的進步和企業的創新。
2016年6月,云棲研究院與杭州市交警專班在云棲小鎮集結,開啟政企合作探索之路。2018年10月,杭州市啟動城市大腦百日攻堅大會戰。政府部門派出“最懂業務的人”,志愿企業派出“最懂技術的人”,開啟“治城”探索之路。這次百日攻堅,除便民措施從交通向旅游、衛健等擴展外,最重要的莫過于確立城市大腦中樞機制。
2019年,杭州城市大腦中樞系統架構建成,在不改變各部門現有數據系統的情況下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支撐便捷泊車、舒心就醫等場景建設,讓“盆景”變成“風景”;2019年第三季度,支撐“數字駕駛艙”建設并上線,實現市級、區(縣、市)級、鎮街級和市級部門間的互聯互通;2019年底,中樞系統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的有效管理與安全保護,助推“數字駕駛艙”擴面。如今,在杭州20秒進入景區、30秒可以辦理入住手續,整個城市停車系統大多數可以實現先停車后繳費等。
當然,城市大腦建成后最重要是使用。“浙江的城市大腦接口雖然是政府做的,但接入是免費的。”王堅院士說。現在很多城市都提出要優化營商環境,如果當地政府能夠把數據支持和協同創新做好,讓數據互聯互通更加方便,其實這也是一種營商環境,即數字營商環境更加通暢、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