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華文倩)這是一位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老戰士,他身上的十幾處槍傷、受損的聽力,就是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所留下的記憶。他珍藏了60多年的十幾枚軍功章和勛章,見證著過往的崢嶸歲月。這位老戰士就是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石橋鎮婁官莊村的抗美援朝老兵——呂成仕。
14歲參軍,義無反顧踏上保家衛國道路
1942年,全國抗日正處在艱難階段,民不聊生。當時剛滿14歲的呂成仕,胸前戴著大紅花光榮地參加了八路軍。他所屬的隊伍是山東老五團三營五連,在部隊里每天跑步練操、瞄準射擊,學習怎樣消滅敵人、保護自己。當時的營部就駐防在石橋,有空閑他就和同志們一起下去宣傳抗日。
“通過政治學習,我知道了中國人民為什么那么窮,原因就是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壓迫著,窮人要想過上好日子必須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隨著不斷的學習,我的覺悟也逐漸地提高,在戰場上打仗也特別勇敢。”呂成仕顫顫巍巍地拿出一張泛黃的軍人登記表,這也是他一直珍藏的“寶貝”。
烽火記憶,浴血奮戰鬼門關里走幾遭
在十幾年的當兵生涯中,呂成仕參加過抗日戰爭,在山東和日本鬼子打過仗,參加過解放戰爭,和國民黨軍隊血戰,也參加過抗美援朝,在朝鮮向美國佬發起過沖鋒,大大小小的戰役有二十多次,曾立過二等大功3次、三等功4次、四等功3次。
據呂成仕回憶,抗美援朝時的一次戰役中,戰斗異常慘烈,炮彈在陣地上隆隆炸響,子彈在耳邊嗖嗖飛過,戰友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身邊不時有戰友倒下。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面對面拼刺刀,戰友們拼了命地向前沖殺,畢竟多殺幾個敵人,取得勝利的希望就變大了……那次戰斗呂成仕也受了重傷,被急救隊員抬了下來,經過緊急搶救, 他的命終于保住了。后來在祝捷大會上,他獲得了二等一級獎章。
“每次上臺領獎章,在感到光榮和自豪的同時,心情又很難受,想到一起朝夕相處的戰友,想到他們英勇犧牲的場景,都想流淚......”每每講到動情處,錚錚鐵骨的呂成仕默默流下了熱淚。
帶著榮譽,默默回到農村老家辛勤勞作
“1952年1月,我脫離了原部隊到華東野戰軍醫院治療傷病,痊愈后被分配到浙江軍區訓練團二大隊教導隊工作。因戰亂,我的檔案均丟失。在新單位,因自己不會寫信,且原來所在部隊認識我的人或犧牲或調走,與原部隊的聯系最終也斷了。”
聽呂成仕說,到了1954年1月,他從部隊轉業。轉業來家的當天,胸前掛滿了獎章,金光閃閃,招來全村的人圍觀。當時的情景就像發生在昨天,算起來已經近70個年頭了。
回到家鄉后,村里的支書叫他當生產副隊長,帶領全隊的勞動力下地干活,進行農作物種植。后來,隨著年齡的增大,又加上身體十幾處槍傷在陰天下雨時會疼痛難忍,聽力也因被炮彈震傷過越來越聾,和別人交流很不方便,也只好交差不干了。
可他一刻也閑不住,天天找隊長嚷著要給他按排個活干。隊長也犯了難,對他說:“生產隊里沒有什么輕快活了,只有‘四大員’里的‘第四大員’糞便管理員沒有人愿意干,你干嗎?”
看著隊長為難的樣子,他爽快地答道:“不就是有點臭味嗎,我愿意干。糞越臭長出的莊稼就越好,打出的糧食就越多。沒有臭哪來的香呢!”從此,他就接下“糞便管理員”這個職務,一直干下去,并且干得很好。
永葆本色,不愿給國家添麻煩
2020年元旦,年邁體弱的呂成仕住進了醫院。干瘦的他躺在病床上,手上扎著輸液針,鼻孔里插著氧氣管。
當問及老人是否還記得原來的部隊編號,他說:“是八路軍,我所屬的部隊是八路軍老五團二營……”
老人說:“有十幾枚,轉業的時候拍照留念,胸前都掛滿了,最后剩下幾個沒地方掛,只好用繩子拴著掛在我的脖子下……這些榮譽都是用命換來的,和我一起戰斗的戰友死在戰場上連遺體也找不到了,我活著就是萬幸。”說著說著他又傷心地流下眼淚。
后來,他得知自己住院不用花一分錢,國家全報銷了,便嚷嚷著快回家,“不能再亂花國家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