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金秋十月,瓜果飄香。走進連云港海州區多個老舊小區,百姓的點贊聲不絕于耳。“建筑新了、車位多了、花園美了……”海州區機關社區居民許阿姨高興地細數著小區的變化。
近年來,海州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創城為民、創城惠民、共建共享”為宗旨,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切實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老舊小區三年改造規劃,海州區計劃投入20億元全面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消防設施缺失、生活配套功能不全等問題,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全覆蓋,一批城中村、老舊小區頑疾得到“根治”,為海州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重金打造,頑疾徹底“根治”
走進朐陽街道孔望山村吳窯小區,只見石板路鋪就的村道綿亙蜿蜒,潺潺溪水穿行其間,路兩旁的果樹和太陽能路燈排列整齊,在青山的映襯下格外幽靜。白墻灰瓦的農家小樓別致清雅,房前屋后鮮花綻放,頗有一幅“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意境。
“以前小區環境很差。道路不通,下雨泥濘,污水橫流,雜草叢生,住在這里很難受。現在小區周圍都鋪上了水泥路,周圍綠化特別好,空氣新鮮,鳥語花香,生活在這里很幸福。小區東側還修建了錦屏山森林公園游步道,我和老伴經常沿著游步道散步,欣賞美景。節假日,城里人還會帶著孩子、老人來我們這里觀光呢。”吳忠明今年71歲,家住吳窯小區,他笑著告訴筆者。
截至目前,由海州區住建部門承擔的老舊小區已改造完成75個。列入計劃的其他老舊小區將于年底前完成改造,此次改造將完成道路硬化55萬平方米,增設機動車位1200個,并增設非機動車充電樁50處。
“今年,海州區計劃投資7億元對老舊小區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分為基礎性改造和舒適性改造兩類,改造標準參照省住建廳‘八有’確定改造內容,主要是小區道路、綠化、雨污水、技防、安防、墻體、停車位、私拉亂接、加裝電梯等。按照老舊小區三年改造規劃,海州區計劃三年投入20億元全面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消防設施缺失、生活配套功能不全等問題,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全覆蓋。”海州區住建局局長趙明介紹。
居民“點單”,改造順應民意
修繕一新的門球場,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數十位大爺大媽正在打門球和看熱鬧。這是位于主城區機關社區的溫馨一幕。
“那是因為我們居民能‘點單’。”62歲的王慧春正和幾個老年人在為球友加油,“小區改造的時候,我們常在這里開會,我可沒少提意見呢。”
機關社區內居民樓建于上世紀70年代,由于房屋年代久遠,墻體破損嚴重,基礎設施較差,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天下水管道堵塞嚴重,這些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從2018年,小區開始“變臉換膚”。樓頂防水工程、小區環境整治、配套設施安裝……機關社區對老舊小區進行升級改造,投入省級專項資金600余萬,一樁樁都進行得很順利。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朐陽街道河畔花城,根據居民建議,將小游園改成了兒童活動場地;在吳窯小區,院子里種什么花、栽什么樹,也都由居民來“拍板”……“點單”式改造,讓居民滿意,更是減少了不必要的資金和人力浪費。
“老舊小區改造著眼于解決群眾居住基本問題,雪中送炭,不求高大上,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海州區住建局局長趙明介紹,按照綜合改造和管理提升兩種途徑,本著“連線成片”原則,持續滾動推進全區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實施過程中,居民根據實際情況可對改造提升內容進行更新和選擇,突出居民“菜單式選擇”。
管控合璧,“面子里子”雙提升
“你公司的項目小區因人員、車輛未管控,消殺未到位,已累計3次計入藍榜。為保障小區業主的權益,根據相關制度,對你們企業予以清退,并將委托相關專業單位進行臨時代管。”近日,海州區住建局致電轄區某物管公司負責人,告知以上處理規定。
今年以來,海州區一手抓老舊小區改造,一手抓物業小區管理,確保新舊小區全面達標。海州區物業管理小區145個,物業小區面積近1800萬平方米。今年以來,該區進一步明確物業企業的管理主體責任,督促各物業企業嚴格按照點位標準做好物業管理,通過創新“紅、黃、藍”榜制度,以制度為抓手,獎懲結合,全面推進物業小區的創建工作。
“不見垃圾,沒有小廣告,車輛停放有序,沒有經營占道,接孩子上下學交通暢通多了。”日前,海州區路南街道的李琴菲點贊小區環境和交通秩序改善給自己帶來的便利。李琴菲家住小學路附近的老舊小區,由于年代久遠,樓棟外墻皮早已脫落,加之長期缺乏管理,小區垃圾亂堆亂放,電線私搭亂拉,環境衛生“臟亂差”。連日來,海州區發動共建單位、駐區單位、黨員志愿者投身小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對樓道堆積物、花壇、衛生死角等進行清理,對斑駁墻面重新粉刷,使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我們將以‘六大行動’為引領,大力開展老舊小區全面達標行動。三年內,我區計劃投入20億元全面改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消防設施缺失、生活配套功能不全等問題,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全覆蓋。”趙明介紹。(通訊員 董洪旺 黃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