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侍敏 通訊員 陳小燕) 如果曾經見過這個世界的光明,卻又因意外陷入黑暗,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而且很可能因此消沉,一蹶不振。家住連云港海州的朱家文就遭受如此巨大的打擊:2001年,年僅47歲的他因眼神經萎縮導致失明,但妻子喬禮芳不離不棄悉心照顧19年,不僅包攬了一切家務,每天還攙著他出門散步、散心……整整19年時間,喬禮芳用愛和責任撐起了一個搖搖欲墜的家庭,也讓失明后的丈夫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喬禮芳牽著丈夫的手在散步)
正值壯年,丈夫突然失明
2001年對于今年已經66歲的朱家文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一年,那一年,正在錦屏化工廠上班的他,從雙目模糊不清到永久失去光明,只是一瞬間發生的事,后經醫院診斷為眼神經萎縮導致失明。那一年,朱家文47歲,妻子喬禮芳49歲,兩個孩子一個讀高中,一個才讀小學。
“感覺天都塌了!”喬禮芳說,失明后的朱家文辦理病退,一個月退休金只有293元,而自己所在的包裝容器廠經常停產,每個月工資連100元都不到,擺在眼前的除了日益消沉的丈夫,還有一家四口的生計。為此,喬禮芳打過很多零工,她在早餐店包過包子,也在小飯店送過餐,當然,生活的重心還有朱家文。
正值壯年卻突然失去光明,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是致命的打擊。“他經常對我說,眼睛看不見了,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喬禮芳就勸他,“這不是還有我了嘛,還有兩個孩子嘛,你就安心地在家待著吧!”怕受到打擊的朱家文一蹶不振,喬禮芳除了外出打零工補貼家用,還要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每天還要抽出時間陪他聊天、帶他外出散步。疲憊不堪的她經常感覺前方的路坎坷艱難。可想到失去光明的丈夫和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喬禮芳只能告訴自己,你是這個家的頂梁柱,所以你一定要撐住。
患難夫妻相伴走過坎坷歲月
在喬禮芳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下,朱家文逐漸走出雙目失明帶來的失落和頹廢。每天,妻子走后,他自己在房間里摸索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妻子下班了,便和妻子一起干活,即使頭還是經常撞到墻,下樓也會摔倒,但他卻不再抱怨。
去年冬天,妻子喬禮芳不慎摔傷,在醫院做了手術,出院回家后,朱家文總是“不聽話”,他為妻子煮雞蛋、煮米飯……有一次,他去廚房給妻子煮飯,可是怎么也摸不到插頭,心里一著急,就喊道:“喬禮芳,我怎么摸不到插頭呀?”聽到朱家文的喊聲,還躺在床上的喬禮芳著急了,她怕朱家文在廚房有危險,趕緊去幫忙,卻因為腿傷還沒痊愈,一不小心又摔倒了。“幸虧沒多大事。”朱家文說,“她對我付出太多,作為丈夫,我總該為她做些什么呀!”
記者了解到,就在不久前,朱家文因為食道息肉又住進了醫院,手術后不能吃飯,只能靠注射營養液補充能量,然而營養液含糖高,導致血糖升高,而血糖高會讓傷口難以愈合。喬禮芳心疼地說,“整整50多天,他一口飯都沒有吃過,瘦了將近30斤”。后來,還是喬禮芳的女兒找朋友從南京一家醫藥公司買來不含糖的營養液注射,朱家文的傷口才慢慢愈合,最終住了70多天才出院。而這70多天里,喬禮芳衣不解帶地守在病房前,細心照料換來丈夫的健康。
“其實我們還要感謝黨,感謝國家的政策。”喬禮芳說,“我和朱家文所在的工廠,知道我們家的困難后,每個月都給我們發補貼,我所在的包裝容器廠后來改為古城化工廠,還讓我重回廠里看大門,政府也給我們家發了特困證,還辦理了醫保。”喬禮芳表示,“就說這次朱家文住院吧,前前后后花了十七八萬,可因為有了醫保,我們自付部分只付25100元。如果不是因為國家的政策好,我們這樣風雨飄搖的家庭,哪能看到今天的光明。”
“我愿意一輩子做你的眼”
如今,苦日子總算熬到了頭,他們的兩個孩子都考上大學,也相繼參加工作,成家立業,而且都非常懂事孝順,這讓老兩口欣慰不已。
“這幾年,除了吃飯睡覺,每天就是攙著他外出散步,遇到熟悉的人就停下來聊會兒天,順便買買菜,逛逛超市。”喬禮芳說,“他的眼睛看不見,總不能整天待在家里,那樣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對健康也不好呀。”于是,每天早上8點多,吃完早飯,喬禮芳就攙著朱家文出門了,兩人從參府巷、西大街、中大街、東大街、鼓樓、雙龍井等地方一路轉下來,遇到熟悉的鄰居就坐下來聊聊天,有時還去逛超市,或是去南門菜市場買點菜;下午2點多到5點也是兩人的散步時間,晚上7點多,喬禮芳還會帶著吃完飯的朱家文到雙龍井跳跳操……
如果你走在老海州的幾條老巷道上,說不定就會看到一位身材瘦小的老太,正攙著高高大大的老伴,兩人一路相伴在古樸而滄桑的古城里緩慢前行,他們就是喬禮芳和朱家文。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喬禮芳,體重還不到100斤,可瘦小的身體里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化成無止境的愛和責任,讓老伴朱家文在黑暗中感受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