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黃威
深秋深夜零時30分,城市已經進入夢鄉,連云港火車站一站臺軌道內依然燈火通明,幾位工人正在軌道上忙碌著。雖然眼下還沒有到冬天,但是夜間戶外的風刮在身上,依然讓人打寒戰。在連云港火車站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時間都是在每天的0:00至4:00,為站房、軌道、站臺“體檢”,為了高鐵的安全運行常年“披星戴月”工作。
夜間的車站,告別了白天的繁忙,顯得很沉寂。只有在相鄰的軌道,不時有前往港口方向的貨運列車鳴著汽笛轟隆隆駛過,才會打破這種沉寂。李繞軍,上海鐵路局徐州房建公寓段連云港房建車間贛榆建筑檢修工區班組長,正帶著幾位檢修員手持限界尺,細致地測量軌道和站臺之間的距離。“高度1233,維距1769!”他們熟練地配合,不時報出一串數字,有專人記錄下來。
李繞軍說:“高鐵長年累月在軌道上運行,軌道可能會產生微小的位移,對高鐵的安全運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在站內,相關的距離誤差必須控制在5毫米以內,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障高鐵運行絕對安全,是李繞軍和同事們最大的責任。
在高鐵軌道內進行檢查、修理,上方的接觸網必須停電,這就要求鐵路內多個部門通力合作。按照鐵路現行規定,所有的高鐵在午夜零時之后都會停止運行。所以李繞軍和他的同事們的作業時間只能是在零時之后。500米長的站內軌道,全部檢查一遍需要半個多小時。雖然辛苦,但是結果是滿意的。“經過檢查,所有數值都在規定范圍。”李繞軍說。
站臺檢查結束后,他們顧不上休息,又從爬梯登上了站臺的風雨棚。“4點鐘之前,接觸網要送電,所有人員必須撤場。所以我們的作業時間有限,必須爭分奪秒。”李繞軍說。站臺風雨棚最大的風險點就是有飄浮物,一旦飄浮物懸掛在風雨棚上,很可能對接觸網造成危害,進而危及高鐵運行,所以必須要嚴密進行日常監控,及時進行清理。比起軌道內,風雨棚上的風更大,大家都裹緊了衣服,點亮了頭燈,排成隊一寸一寸地開始對風雨棚進行檢查,清理雜草、雜物,檢查有無漏水點,一趟檢查下來,又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
站臺風雨棚檢查結束之后,已經接近凌晨3:00,大家都顯得有些疲憊。但是還有不少工作必須爭分奪秒去做,在李繞軍的帶領下,大家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李繞軍的班組有8個人,其中有6人是退伍軍人,平均年齡52歲。軍裝換工裝、退伍不褪色,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他們負責巡查檢修的路線長達200多公里,長年累月在鐵路線上奔波,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的很多事情都顧不上,但是他們從來不叫苦不叫累,因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因為工作認真負責,他們多次獲得標桿班組的榮譽,還被上海鐵路局評為優秀班組。
班組巡檢工徐旭睿當兵的時候是空軍地勤,他說,夜間作業已經習慣了,這么多年也養成了隨時待命的習慣,一旦出現險情需要搶修,還是要拿出在部隊時的過硬作風,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守護高鐵運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