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殷開軍 王都安) “同學們,大家一起栽下的就是榆樹,可別小看它,在以往生活艱苦的年代,榆樹葉可以充饑呢。”昨日,一堂以“保護鄉土樹種”的環保教育課在連云港灌南縣新東小學舉行,江蘇省環保形象大使、灌南縣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老師周汝堯正在給學生們講解鄉土樹種的重要性。15年來,周汝堯一直致力于鄉土植物保護和宣傳,他讓70多種本土植物、特別是鄉土樹種得到了有效保護。其探索的“多類型本土植物園”模式被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新實踐,其參與開展的“中國生物多樣性探訪行動”入圍2014年福特汽車環保獎。
(周汝堯在查看發芽的鄉土樹苗)
近年來,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苦楝、土檀子、臭椿等曾經隨處可見的鄉土樹種越來越不受待見,其生存空間正在被壓縮。從事環保工作多年的周汝堯,深知生態環境是一個綜合、立體的體系,植物與鳥類、昆蟲乃至微生物之間,經過漫長的生物演化,早已形成一種和諧穩定的生態關系。
2006年,周汝堯提出了“建立多類型本土植物園、保護生物及文化多樣性”的想法,并在老家百祿鎮周彭村老宅子開始了探索試驗。周汝堯天天騎車找尋,見到本土樹種就花錢購買,沒過多久其“本土植物園”就開建起來。苦楝、土檀子、臭椿等50多種、300多棵鄉土樹在他家扎了根。
(周汝堯老家的鄉土植物園)
“看,這棵是土檀子,就是《詩經》里‘坎坎伐檀兮’的檀。這種樹生長緩慢,但木質堅硬,曾經是木匠做刨子的最佳材料。”“這棵碗口粗的是狗骨樹,學名絲綿木。這是2006年我在荒野里找來的,起初只有拇指粗。這棵樹作為母樹,其種子已繁育上百棵小絲綿木。這些小樹以后再移栽到其他地方,來修復家鄉的生態環境。”周汝堯對自己培育的小樹愛惜有加。“本土植物園”有了成效,他又開始將鄉土樹向外拓展。在周汝堯的倡導下,灌南縣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縣高級中學及百祿鎮中心小學等多所學校都建起了多類型本土植物園,其中,新東小學的鄉土植物園占地2畝多,各園累計種植了70多種、上千株鄉土樹種,各校還以植物園為載體拓展教學,提高學生生態文明意識。
(周汝堯給學生講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周汝堯創造性地提出“多類型本土植物園”概念并進行探索實踐,該模式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界定為創新實踐。從2011年起,周汝堯還和中國科學院《生命世界》雜志合作,開展“中國生物多樣性探訪行動”,項目入圍2014年福特汽車環保獎、2016年12月被共青團中央和中央文明辦等授予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鄉土樹種保護是一個基礎性工作。當前植樹造林正在緊鑼密鼓展開,周汝堯希望有更多的本土樹種添加到綠化項目中來,為生態文明建設增綠添彩。
相關鏈接:
鄉土樹種是指本地區天然分布樹種或者已引種多年且在當地一直表現良好的外來樹種,如苦楝、柳樹、榆樹、松樹、柏樹等。近年來,鄉土樹種以其適生性強、病蟲害少、樹形美觀及用途多樣等優點,在造林綠化種苗選擇中受到各地綠化主管部門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