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懷詩 張良 時敏
曾經,連云港街頭難尋異域面孔,也鮮有港城人出國交流。但隨著改革開放浪潮的涌來,國際層面的往來逐漸變得平常起來。1983年,連云港與日本堺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實現了連云港友好城市零的突破。1983年12月20日的《連云港報》報道:連云港市與日本國堺市締結友好城市簽字儀式于12月3日在堺市舉行,雙方一致表示,將把兩市業已建立起來的友好合作關系不斷向新的深度和廣度發展。
隨后,連云港加快“友城外交”步伐,相繼與韓國木浦市、新西蘭納皮爾市、澳大利亞吉隆市、俄羅斯伏爾加斯基市、日本佐賀市、西班牙薩瓦德爾市和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締結了友好城市關系。同時,全市包括縣區在內還與白俄羅斯、美國、巴西、捷克等國的近20個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城市關系。至此,我市的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覆蓋了東亞、東中歐、美洲、大洋洲、中亞等地區,形成了“友城+友好交流城市”的大開放、大交流格局。
40年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港城大地,連云港的“友城外交”從無到有、從新生到茁壯地發展了起來,友城之間在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往來也日趨頻繁。
■“聯姻”堺市,開啟對外交流合作新征程
1983年11月30日,以時任連云港市市長何仁華為團長的友好代表團一行5人和以時任市政協主席李登先為團長的經濟考察團一行5人搭上了前往日本的飛機,他們此行,除了應日本堺市政府的邀請進行友好訪問和經濟考察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
1983年12月3日,那是一個對連云港來說意義非凡的日子,就在那一天,連云港市與堺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時任連云港市市長何仁華和時任堺市市長我堂武夫分別代表兩市在締結友好城市議定書上簽字,開啟了連云港對外交流合作的新征程。后來,在日本堺市政府的推動支持下,連云港港與堺泉北港結為友好港,簽字儀式在當時我市的黃海影劇院隆重舉行,從此港口物流合作不斷提檔升級。
如今,連云港與堺市結好已經35年了。35年來,雙方在經濟、旅游、文化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堺市已成為我市擴大對日本對外開放的主渠道之一。
“與堺市的結好,搭建了我市與日本經貿人文交流平臺。每年,我市赴日本開展經貿招商活動,堺市都給予全方位支持和幫助。結好以來,堺市政府及堺市日中友協無償為我市舉辦投資說明會提供會場10多次,協助我市在堺市舉辦連云港物產展、經貿懇談會、產業洽談會、旅游推介會等活動20多次,并幫助聯絡、邀請、引薦日本知名政界、工商界、媒體界、文化教育界人士600余人次來我市考察交流。”市外僑辦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鞠建春說,1993年,我市與日本堺市結好10周年之際,堺市還無償向我市捐送了3000萬日元,用于支持中日友好社會事業,友城交往已成為我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雙方在利用友城渠道開展人才培訓合作上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與堺市結好后,雙方實施互派研修生計劃。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向堺市派遣港口管理、環保、食品加工、機械加工、農業等各類技術研修生70余人次,日本堺市向我市派遣企業管理及技術指導人才20余人次。
■以“徐福”為媒,文化搭臺促進全方位開放
據1990年12月6日的《連云港報》報道,1990年12月5日,贛榆縣城萬人空巷。為了紀念徐福東渡2200周年,首屆“中國贛榆徐福節”在徐福故里舉辦。來自日本新宮、佐賀兩市和港、澳、臺以及全國各地的4000多位來賓參加揭幕儀式。
而幾年之后的1998年,我市就與曾經到訪過首屆“中國贛榆徐福節”的佐賀市正式締結了友好城市關系。這其中最大的紅娘,就是“徐福”。
原來,在日本佐賀市,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徐福東渡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在佐賀登陸后,就在當地定居下來,向當地傳授先進的農耕技術,使佐賀成為日本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佐賀市對徐福故里連云港市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親近感。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締結為友好城市。這個由“徐福”牽出的因緣后來更是催生出了一系列“磁場效應”。
1995年,連云港雅瑪珂紫菜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徐福出生連云港市,傳說中在佐賀地區登陸,而佐賀地區正是我們雅瑪珂公司主力工廠的所在地,不能不說這是徐福方士連接起來的不可思議的緣分。徐福傳播的農耕、醫術等技術、文化,為日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為了報答他的恩情,決定來到連云港市推進海苔紫菜事業。”時任雅瑪珂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佐賀地區徐福會會員白羽清說。而正是通過近年來主打“徐福”品牌,徐福故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越來越高。目前,贛榆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形勢看好,已建成了中外合資企業300多家。
閆曉璐是市外僑辦的一名公職人員。就在幾天前,他跟隨由市人大、外僑辦等組成的友好訪問團前往日本進行友好交流。“能參加這樣的友好交流覺得特別有意義,這趟在日本,我們主要訪問了和歌山縣、新宮市、大阪市等地,通過深化和日本多個城市之間與徐福相關的人文交流,促進城市之間的往來向全方位開展,從而提升連云港與日本的合作水平。”閆曉璐說。
而每年,這種“走親戚”、品文化、談合作式的友好交流活動還有很多。連云港也正是利用“徐福”這張名片,通過友好城市之間文明的相似、互補,拉緊了民心相通的紐帶,從而推動友城之間多領域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
■服務“一帶一路”,促進友誠合作向深處推進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作為“一帶一路” 交匯點建設核心區和先導區的連云港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友好交流也變得刻不容緩。
“2014年10月,我市以舉辦第一屆連博會為契機,邀請了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市政府代表團來連考察;后來,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市與連云港市簽署了友好城市合作協議。2015年,全國友協正式批準同意我市與比什凱克市締結友好城市,填補了我市乃至江蘇省在中亞地區友城的空白,這對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市外僑辦主任李亞說。
近年來,隨著中哈物流基地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我市主動加強與中亞五國駐華使領館溝通聯絡。目前,除了友好城市比什凱克市以外,我市還與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阿克套市,土庫曼斯坦土庫曼巴希市,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市等中亞國家城市先后建立了工作聯系,促成了一批經貿項目合作。
2016年,我市繼續重點突破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城市結好,在白俄羅斯駐滬使領館的牽線下,邀請白俄羅斯日洛賓大區執行委員會主席納烏綿科·伊萬先生來連考察,并簽署了建立友好交流關系意向書,開啟了我市與中東歐國家友好交流的新篇章。
在友好交流過程中,教育從來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領域。在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友好交流的過程中,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教育交流合作呈現出節節開花的趨勢。目前,我市正在著力打造絲路東方留學連云港品牌,并逐漸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求學的目的地和聚集地。到目前為止,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已累計派遣300余名留學生在我市研學交流。我市也積極組織高校交流代表團赴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學術交流,并與當地教育部門簽訂或達成教師互派、學生交流、學歷教育等合作協議和合作意向。
“未來三年,我們將繼續尋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結好,推進與哈薩克斯坦阿克套市、土庫曼斯坦的土庫曼巴希市、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市、格魯吉亞巴統市的溝通和交流,力促與更多的‘一帶一路’國家新締結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提高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李亞說。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40年彈指一揮,轉瞬即逝,而改革開放以來的這40年,卻讓連云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友城從無到有,從締結第一對友好城市,到現在遍布多個國家8對友城、近20對友好交流城市,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交往質量上,都意味著連云港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程度發生了飛躍。
連云港作為國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正吸引著世界目光的關注。站在“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的新起點上,連云港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去擁抱更多國際“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