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合營四方代表簽字后合影留戀
【連網】 (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張蘇婭 孫東妍 陳志潔)打開塵封的記憶,1984年3月22日《連云港報》上刊登了一則題為《中國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合同在京簽字 連云港啤酒廠將大規模擴建》的新聞,猶如平地起風雷,讓港城人民紛紛討論并為之振奮。
該啤酒廠就是后來的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也是連云港第一個引進外資項目在人民大會堂簽字并正式成立,標志著連云港作為沿海開放城市邁出了堅實的發展步伐。
同年4月6日,連云港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得益于改革春風,沿海開發、“一帶一路”……連云港抓住疊加發展機遇,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在國際化的交流格局中,這座城市正以逐漸成熟的姿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
見證歷史
老照片記錄外資進入港城首簽
“這張照片就是中日兩國合營四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舉行簽約儀式的一個場景。”市檔案局研究館員葛新成指著一張斑駁的老照片感慨良多,由于翻拍的緣故,照片不太清晰,但上面的人物與場景尚可辨認。
“連云港啤酒廠要跟上和達到世界水平,迫切需要采用國際先進設備和工藝,提高管理水平、工程技術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和工人技術操作素質。因此,利用國際資金與先進的國際同類生產企業合營,是一條變現狀為先進的好途徑之一。”原市政協副主席高有為回憶說,原國家副主席王震曾兼任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與當時的日本三得利公司董事社長佐治敬三是老朋友,經王震推薦,佐治敬三決定與連云港啤酒廠合資經營。連云港有港口、有鐵路,交通運輸便捷,這是讓佐治敬三看好連云港的原因之一。
1984年4月6日確立我市成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為此,我市在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并積累了寶貴經驗。同年引進成立的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成為當時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的一個縮影,不僅在本市,在整個國內食品行業中,均開創了企業中外聯姻的先河。
很多年以后,這張照片被市檔案局收藏,由于年代久遠,而照片中的主人公們也無處可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一睹當年簽約儀式的盛況,遙想當年改革的力量。攝影師按下快門的一瞬間,不僅定格了這些改革先行者的面孔,也定格了這一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
滄海桑田
荒灘上壘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4年3月13日對于連云港來說,是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時任江蘇省省長顧秀蓮風塵仆仆來到連云港,召集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開會,中心議題是討論建設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顧秀蓮親自考察了連云港的地理環境,因我市擁有港口加上隴海鐵路的交通優勢,建議開發區建在連云區與云臺區之間,并迅速將方案上報國務院。同年12月19日,建設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方案得到了國務院的批準,這塊面積達115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我市改革開放以來,最早吸納特色產業、加速對外開放進程的熱土。
1985年9月30日,市開發區正式破土動工,按照深圳標準、按照“七通一平”完成了其起步區0.35平方公里的開發,事實證明這種選擇為后期開發區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工業基礎設施基礎。于是,一批拓荒者在一個叫黃九埝的荒灘上開啟了發展大幕。
轉變思想
改革開放的種子遍地扎根萌發
云臺山下的市開發區,是我市改革開放的首個“特區”,而連云港正大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也是該開發區建區后首批引進的對外開放企業。
今年66歲的方展從正大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退休,如今又被公司返聘,從1986年入職國營企業連云港市電線電纜總廠,到1993年來到正大農牧,方展見證了外資企業緊跟市場的運營思路。
“正大農牧當時在國內處于起步階段,面對的市場是千家萬戶的養殖戶,所以,公司剛和市開發區簽訂合同的時候,就招聘了銷售人員,還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和市場開發,當廠區建成投產后,便可以迎合市場進行銷售,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
方展說,比起之前在國營企業開生產調度會,他的工作不再安逸,為了工作,他不僅要遠赴東北采購原料,還要負責調研市場。正因如此,正大農牧開了中國飼料市場引進國外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先河,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連云港眾多國有企業還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不斷摸索,而外資企業的入駐打破了舊體制的桎梏,生產和市場緊密結合,使得企業逐漸迸發活力。
對標找差
定位精準緊追全球一體化浪潮
1996年,連云港市紅旗化工廠和韓國LG公司開始進行液體山梨醇項目的合資洽談,最終,紅旗化工廠因拿不出合作資金而放棄,市開發區果斷出資,把韓國LG公司留了下來。四年后,發展成熟的韓國LG公司又被法國羅蓋特收購,成立羅蓋特(中國)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如今,這家公司已實現年銷售額16億元,利稅6000萬元。
“正因為市開發區管委會的墊資和當時劃撥的土地,才有了韓國LG的入駐,才有了后來法國羅蓋特的收購。羅蓋特在中國近二十年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本地經濟發展,還帶動周邊近萬人就業。”羅蓋特(中國)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淀粉制造部經理吳增林自豪地說。
工藝支持部經理張威也表示:“羅蓋特在中國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從歐洲轉移了十條生產線到中國連云港工廠,它引領了中國變性淀粉、糖醇行業的標準,也促進了中國同行業的發展。”
羅蓋特在中國的發展故事也是我市政府推進招商引資、服務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隨著2009年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連云港正以國際化的視野對標找差,融入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浪潮中。
“一帶一路”
壯美改革開放藍圖再續新篇章
2017年6月8日,正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陪同下,共同出席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儀式,見證了中哈亞歐跨境貨運班列的啟動,習總書記提出“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圍繞這一目標定位,連云港抓機遇、促落實、樹標桿、做示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市的對外開放已不再是最初單純的引進外資,而是拓展到科技、城建、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當年市開發區的出口加工區已經升格為綜合保稅區,徐圩新區也在搭建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五大功能服務平臺,更好地服務中西部以及絲路沿線貿易往來,而連云港高新區在2015年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后,不斷對接國際創新項目來區落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是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市委書記項雪龍鏗鏘有力的話語回響在港城。
改革的春風越吹越勁,四十年歲月碩果累累,在高質發展成為全民共識的今天,敢闖敢試的港城人必將以創新驅動為動力,牢牢抓住每一個國家重大機遇,讓對外開放助力我市“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的發展戰略,在推動“一帶一路”支點建設的同時,努力搶占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高地,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書寫改革開放新的篇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