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連云港市建設“一帶一路”支點 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連網】 連云港市建設一帶一路支點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標桿和示范項目,在江蘇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中充分發揮支點作用,加快自身建設步伐,推動我市特色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省推進連云港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核心區先導區的部署,發揮獨特區位優勢,提升發展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堅持“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按照“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要求,高舉“一帶一路”大旗,用好“一帶一路”機遇,做好“一帶一路”文章,建設大港口、構建大交通、推動大開放、發展大產業、促進城市建設大提升,實現連云港大發展,把連云港建設成為“一帶一路”支點,為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主要目標

        (一)構建“一帶一路”東方大港。突出港口龍頭地位,著力推動航道深水化、船舶大型化、碼頭專業化、港航信息化建設,統籌港航路園建設,加快港口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港口功能和服務質效,建設具有更強集聚輻射能力的樞紐港、產業港、物流港、貿易港,到2020年港口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22個,貨物吞吐量達到3億噸,中歐班列突破2000列,港口綜合競爭力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中實現進位。

        (二)構建陸海聯運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綜合交通和陸海聯運特色優勢,著力打通對外主要運輸通道,完善內部綜合交通網絡,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20年公、鐵、水、空、管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建成,高鐵里程達到396公里,干線公路里程達到1454公里,綜合交通網絡達到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有力支撐服務港口功能提升,形成“大樞紐、大路網、大運輸”的海陸空河多式聯運綜合交通運輸新格局。

        (三)構建東西雙向開放重要門戶。發揮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優勢,擴大向東開放,引領向西開放,不斷提升開放能級。到2020年實際利用外資、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較2017年“翻一番”,外貿進出口突破百億美元、實現蘇北領先,全面建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良性互動合作示范區,形成模式多元、區域更廣、質量更優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四)構建沿海新型臨港產業基地。深入實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主攻大項目、培育大企業、建設大園區、匯聚大產業,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務配套能力,加快建設世界級的沿海新型臨港產業基地、極具競爭力的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到2020年重點產業項目投資累計達到3500億元,規上工業、服務業增加值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培育千億產業3個,百億產業20個,產業經濟總體規模進入全省第二方陣。

        (五)構建山海相擁的西游文化名城。堅持港產城協調發展和國際化理念,以打造“干凈、方便、順暢、安全”連云港和“生態、智慧、健康、文明”連云港為抓手,全面挖掘西游文化內涵、塑造西游文化品牌,彰顯海濱城市特色,不斷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載能力,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8%,中心城區人口達到200萬人左右,加快建成山海相擁、生態宜居的西游文化名城。

        (六)構建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緊緊圍繞“高質發展、后發先至”目標要求,突出項目建設,狠抓要素投入,培育發展動能,推動連云港加快發展。到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330億元以上,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工業增值稅年均增長20%以上,分別達到4000億元、180億元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經濟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全省13個地級市中進位爭先,人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三、重點舉措

        (一)建設大港口

        1. 建設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航運能力,基本建成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躋身世界級深水大港行列。加快建設以煤油礦箱四大骨干貨種為代表的大型專業化泊位,完善公共支撐系統,提升兩翼港口功能,到2020年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7億噸。完善港區內部集疏運系統,加快徐圩、贛榆和灌河港區等新建港區外圍集疏運體系建設,構建輻射區域、聯接陸橋的海鐵聯運體系。加快集裝箱干線港建設,深化港航合作,力爭到2020年航線總數達到70條,其中遠洋干線達到6條。推進以多式聯運綜合管理為代表的示范工程建設,提高港口信息化、自動化水平。(牽頭單位:市港口局;責任單位:30萬噸級航道建設指揮部、港口控股集團、贛榆區、市交通局、市鐵路辦、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水利局、灌云縣、灌南縣)

        2. 建設現代產業集聚港。突出以徐圩港區為重點的產業港建設,提高對臨港產業的保障支撐作用。加快完成港口總體規劃修編以及兩翼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制定實施岸線整合利用五年規劃,為臨港產業配套相應功能設施。加快建設盛虹煉化一體化配套碼頭、中石化30萬噸級原油碼頭、東華能源產業配套碼頭、衛星石化產業配套碼頭、贛榆港區LNG碼頭等一批產業需求迫切的專業化碼頭,逐步滿足石化基地建設需要。到2020年徐圩港區、贛榆港區、灌河港區綜合通過能力分別達到1億噸、4000萬噸、2000萬噸。深化港產互動融合,力爭兩翼港區本地臨港產業貨物比重平均達到40%以上。(牽頭單位:市港口局;責任單位:港口控股集團、徐圩新區、贛榆區、灌云縣、灌南縣、市海洋與漁業局、市規劃局)

        3. 建設服務亞歐跨境運輸的綜合物流港。建成啟用中哈散糧筒倉項目,推進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和哈國霍爾果斯(東門)場站提質增效。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建成一批物流設施,開發面積達到27平方公里,年物流量達到3000萬噸。穩步推進中歐班列發展,日均運輸達到6.4列,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中歐班列品牌。優化提升西安等內陸無水港布局,有序推進阿拉木圖、阿克套等沿線物流合作,串聯起沿線重要節點城市。加快大宗散貨交易中心建設,培育多式聯運全程物流運營商,與中遠海運合作打造區域物流中轉中心。加快推進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港航交易所建設。搭建港口共享共用信息平臺,推動港口從傳統裝卸企業向供應鏈服務商轉變。大力發展現代港航服務業,加快集聚航運新要素、新業態,提升港航物流發展水平。(牽頭單位:市港口局;責任單位:港口控股集團、上合園管委會、連云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

        4. 建設開放便捷的高效貿易港。推進口岸查驗機構、查驗設施整合,優化查驗流程。全面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有效拓展口岸物流增值業務,實現口岸物流全程服務信息化。建立涵蓋海港、班列及空港的大通關時間評估體系,完善大通關效率持續提升機制。提升港口“掛靠港”功能,促進商貿、物流等產業提檔升級。落實推進口岸“放管服”改革,具備條件的事項全部實現“不見面審批”及網上辦理。發揮指定口岸資質優勢,提升港區服務水平,降低運輸成本,培育以哈國小麥過境、澳洲肉牛項目和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海運快件跨境電商業務等為代表的特色物流業務。加大對高端航運服務企業和項目的扶持力度,切實增強主體港區攬貨(客)能力和各類增值功能。創新口岸監管服務,爭取東南亞水果過境運輸,保障和促進我市特色水產品加工及優勢農產品出口。(牽頭單位:市口岸委;責任單位:市商務局、連云區、市開發區、上合園管委會、連云港海關、連云港邊檢站、連云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二)構建大交通

        1. 構筑高鐵樞紐格局。加快推進“覆蓋全市、功能完善、高效便捷、互聯互通”的高速鐵路建設,建成連鹽鐵路、連青鐵路、連淮揚鎮鐵路和連徐高鐵,力爭開工建設連臨鐵路。加強連淮、沿海高鐵前期方案研究,積極爭取連臨城際鐵路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全面推進連云港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到2020年全面邁進高鐵時代,構筑支撐“一帶一路”支點建設的高鐵樞紐格局,新增鐵路里程306公里,全面融入上海2小時、南京1.5小時交通圈。(牽頭單位:市鐵路辦;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交通局、交通控股集團、各縣區)

        2. 完善公路網絡體系。實施連淮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提升至南京、淮安方向高速公路通行保障能力。推進連宿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實現徐圩港區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支撐港口功能提升。推進344省道、264省道建設,打通宿遷、淮安方向缺失通道。加快建設267省道、245省道、236省道,推動縣際結點之間互聯互通。加快鹽河南路南延至新機場快速路、509省道機場段、贛榆至海州高鐵樞紐快速通道等建設,加快完善機場和高鐵樞紐集疏運體系。結合重要園區、景區、物流基地等規劃建設,強化干線公路延伸服務,建設路網連接公路,實現一級公路全覆蓋。圍繞高鐵和機場等大型交通樞紐,優化配套建設旅游交通專線。(牽頭單位:市交通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市城建局、交通控股集團、城建控股集團、各縣區、徐圩新區、市開發區)

        3. 暢通內河水運通道。圍繞“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建設,加快建設內河疏港干線航道。建成灌河西段航道整治工程,打通連申線(連云港至上海)內河水運通道,實現沿海港口向南與長江的連通,推動江海聯運。加快推進徐宿連航道規劃建設,打通連云港至宿遷、徐州等地區的內河水運通道,實現沿海港口向西與京杭運河的連通,促進海河聯運。加快推進海州板浦作業區碼頭、善后河魯河鄉北岸作業區碼頭等內河港口建設,充分發揮內河水運中轉功能,支撐服務港口集疏運和沿線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牽頭單位:市交通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水利局、徐圩新區、各縣區)

        4. 促進航空運輸發展。加快建成花果山新機場一期工程并實現一類口岸開放,同時研究推進按1000萬人次/年吞吐量擴大規模,將新機場打造成為東西雙向開放、連接輻射南北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港。新辟優化航線布局,開通“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及輻射區域城市航線,擴大對外開放,爭取向東開通日韓、東南亞國際航線,爭取向西開通哈薩克斯坦國際航線。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00萬人次,通航35個城市以上。積極推動通用航空發展,鼓勵引導通用機場建設,發展通用航空運營服務,延伸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牽頭單位:市機場辦;責任單位:市民航站、市口岸委、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交通局、各縣區、市開發區)

        5. 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圍繞“一體兩翼”港口集疏運需求,加快完善與港口功能匹配的集疏運體系。建成連鹽鐵路徐圩支線、贛榆支線,推進徐圩、贛榆港區及臨港產業區、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等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強港區與外圍骨干鐵路網銜接,打通鐵路集疏運“最后一公里”。加快推進長深高速至連云港港區高速公路、509省道至徐圩港區和401省道、402省道、245省道至贛榆港區等疏港公路建設,打通公路集疏運“最后一公里”。依托連申線和徐宿連航道,積極構建覆蓋蘇、魯、皖、豫四省的內河集裝箱海河聯運網絡,爭取2020年海河聯運年吞吐量達到2800萬噸,打通內河集疏運“最后一公里”。(牽頭單位:市交通局;責任單位:市鐵路辦、市港口局、港口控股集團、交通控股集團、各縣區、徐圩新區、上合園管委會)

        6. 加快管道運輸規劃布局。重點規劃布局日照—儀征復線連云港支線原油輸送管道;規劃布局連云港—徐州—商丘、連云港—淮安—南京成品油管道,打通石化基地成品油輸出通道。加快推進中石化徐圩原油商業儲備基地項目、徐圩新區產業配套天然氣管道工程。鼓勵和引導成品油經營企業構建港口中心庫、區域配送庫、縣級分銷庫等多級儲備體系。加快實施贛榆LNG接收站建設工程,推動中石油中俄東線我市境內工程建設,確立海外天然氣與陸上管道氣互補格局。到2020年力爭形成300萬噸以上海外天然氣接收能力,實現天然氣管網縣區全覆蓋,累計形成全市天然氣主干管網300公里。(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各縣區、徐圩新區、市城建局、市規劃局、市商務局)

        (三)推動大開放

        1. 擴大雙向開放。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合作,招引中亞五國在連設立商務機構。建設“一帶一路”國家商貿物流展示及大宗商品進口交易平臺,構建“一帶一路”沿線商務機構網絡,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主要的產品交易中心。發揮向東開放優勢,深化與日韓、美澳、東南亞地區的投資貿易合作。深入推進口岸“三互”改革,建設關檢聯合示范區,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連云港港兩翼港區口岸正式開放,實現“一體兩翼”全面開放格局。深化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沿線關檢合作,建立口岸合作信息共享機制,推動跨區跨境口岸交流。圍繞新機場規劃建設空港產業園和空港物流園,打造服務“一帶一路”的區域性空港樞紐。(牽頭單位:市口岸委;責任單位:市港口局、市商務局、港口控股集團、市外僑辦、市民航站、市機場辦、連云港海關、連云港邊檢站、連云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灌云縣)

        2. 建設開放平臺。放大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東西雙向開放功能,建成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東中西產業合作示范基地。推動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分別建成千億級、500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市開發區建成全國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園。提高開發區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推動園區轉型升級。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大放權力度,實現“園內事園內辦結”。推動連云港綜保區建成運行。推進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打造全國開放型農業排頭兵。打造“一帶一路”特色展會品牌,提升連博會、醫藥技術大會、農洽會、安博會等展會平臺的影響力。(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區、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口岸委、市食藥監局、市外僑辦、市農委、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審改辦、市政務辦、市國土局、市科協)

        3. 推進產業合作。立足自身產業優勢,注重精準化招商、專業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重點突破源頭性重大產業項目。建立外貿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加強重點出口基地建設,大幅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加快國際商務中心建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企業總部集聚區和商貿辦公服務集聚區。創新金融跨境服務,拓寬進出口企業融資渠道,鼓勵使用跨境人民幣開展國際結算。積極申建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綜合性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和跨境電商產業園。爭取區域性大宗貿易中心落戶,吸引國內名企、央企、世界500強企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來連投資興業。實施重點跨國經營企業培育計劃,支持重點優勢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落實省政府與哈國鐵路公司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霍爾果斯—東門”工業區建設。(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連云區、市開發區、上合園管委會、市金融辦、人行市中心支行、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外僑辦、市臺辦、市財政局、連云港海關、連云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港口控股集團)

        4. 加強人文交流。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加強旅游、文化宣傳推介,打造西游記、鏡花緣、徐福、水晶、女子民族樂團等特色文化交流品牌。拓展交流合作,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和民族文化交流,締結友好城市。加強教育交流合作,打造“絲路東方留學連云港”品牌。積極開展漢語推廣活動,共建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加強國際化人才培育,設立海外人才聯絡站,支持淮海工學院申報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點。創建“一帶一路”倡議氣象服務保障示范城市和關鍵節點城市氣象服務聯盟。組建“一帶一路”企業法律服務團,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涉外法律服務。(牽頭單位:市外僑辦;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公安局、市文廣新局、市旅游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淮海工學院、市農委、市司法局、市民宗局、市氣象局)

        5.深化國際執法合作。堅持“合作、創新、法治、共贏”,推動連云港論壇實體化運作。加快論壇永久會址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能力建設對接、情報信息共享、聯合行動協調、項目安保合作、安全學術交流“五大合作平臺”,不斷放大論壇綜合效應,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依托論壇,加強人員往來互訪、情報信息融合交流、跨國聯合執法、專項治理聯合行動等措施,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執法安全合作,共筑“安全走廊”。探索建立海外利益安全保護工作機制,為我市企業、機構、項目和公民“走出去”提供有力的境外安全保障。(牽頭單位:市公安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市外僑辦、城建控股集團、連云區)

        (四)發展大產業

        1. 打造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依托徐圩新區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大力推進盛虹石化煉化一體化、連云港石化有限公司320萬噸/年輕烴綜合加工利用項目、東華能源烷烴資源深加工基地和新材料項目、中化連云港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等一批千億級項目,加快推進新海石化連續重整、三吉利化工擴產提質等重點項目,高標準打造千億級石化產業集群,構建沿海開發新增長極。加快推進領先技術、先進工藝在石化基地的示范應用,打造綠色石化產業集聚區。到2020年石化產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培育年產值過100億元企業3家,過50億元企業6家。(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各有關縣區、徐圩新區)

        2. 做大做強“三新一高”優勢產業。打造中國“藥港”,加快推動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醫藥創新中心,創建國家醫藥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示范區,爭取設立國家原料藥生產基地。加快推進江蘇核電5、6號機組、華能海上風電、正崴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建設新能源特色產業園區,打造國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加快推動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生物基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端發展,推動T1000碳纖維實現產業化,打造航空復合材料產業園,建成萬噸碳纖維生產及應用基地、千億硅產業集群,打造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三個省級裝備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引導領軍企業以裝備智能化、集成化創新研制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牽頭單位:市經信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開發區、各縣區)

        3.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突出航運要素集聚,加快“兩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港航物流業,打造區域性國際物流服務中心。實施“大花果山景區”戰略,加快西游文化產業園等重大工程建設,將大花果山景區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勝地。大力發展海濱旅游業,打造國際海濱休閑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發揮海洋空間集聚優勢,推進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醫藥、深海養殖工船、海工裝備產業發展,打造海洋全產業鏈集聚區。培育發展安防產業。啟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創建活動,到2020年實現全市涉農鄉鎮全覆蓋。規劃建設農業高新區,全面啟動建設6大高效設施農業集聚區,發展設施蔬菜、海淡水養殖等五個全產業鏈產值超100億元的特色產業和產值超10億元特色產業基地,不斷擴大“連天下”品牌影響力。(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港口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農委、市旅游局、市科技局、云臺山景區、市海洋與漁業局、各縣區)

        4. 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集成電路、物聯網、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電子信息領域百億級產業集群。依托716研究所等重點骨干企業,建設中船重工連云港創新產業園,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及核心部件、智能制造系統、數字化車間及智慧工廠成套解決方案等,打造國內具有影響力的軍民融合(結合)產業基地。支持衡所華威、中鵬新材、華海誠科、聯瑞新材等企業做大做強,建設省內知名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集成電路封裝材料基地。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建設高新區省級軟件產業園、杰瑞省級互聯網產業園,連云港大數據中心盡快投入運營,吸引“中”字頭大企業來我市落地或合作共建特色園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云上軟件園、虛擬軟件園。(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政信辦、市開發區、高新區、城建控股集團、各縣區)

        5.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堅持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冶金、食品、化工等傳統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優化布局、聯合重組、結構調整和產業鏈延伸為重點,推動全市鋼鐵行業向綠色發展、高端發展邁進,著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建設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推動產業規模化、有機化、綠色化發展,提升本土“老字號”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培育深遠海養殖業,持續建設海洋牧場示范區。深入實施“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持續開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行動,高標準完成“減化”目標任務,提升化工行業整體水平。(牽頭單位:市經信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質監局、市農委、市商務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各縣區)

        (五)提升大城建

        1. 優化城市布局。按照“城市東進、擁抱大海”發展方向,加速城市組團發展、功能互補、提升品質、彰顯特色、快速聯通。以連云新城建設為重點,加強商貿商務、港航服務、高端居住等業態集聚發展,形成功能配套齊全、高端商務服務集聚的特色居住區。強化贛榆城區與主城區、連云老城區與連云新城融合對接,切實提升贛榆、連云兩區海洋經濟、商貿旅游、濱水居住等城市功能。按照“中心城區15分鐘進入高速公路互通、縣區和功能組團30分鐘可達”的標準,開工建設城市快速通道,實施重要節點快速化改造。推進東西城區城市內環道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提升內環道路檔次,實現道路順暢。(牽頭單位:市城建局;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交通局、市商務局、城建控股集團、交通控股集團、連云區、贛榆區、海州區、徐圩新區)

        2. 提升功能品質。堅持“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綠色健康”理念,著力打造良好的城市品質。啟動海州至連云軌道交通一號線建設。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標準,切實提高城市公園綠地十分鐘服務圈覆蓋率。深入開展“三改一拆兩清理”專項行動,用好用足棚改優惠政策,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棚戶區改造任務。實施互聯網+教育工程,促進優質教育、衛生事業均衡發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大力實施交通干線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打造水美城鄉、綠色軸線。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整治,2020年市區建成區消除黑臭現象。(牽頭單位:市城建局;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交通控股集團、城建控股集團、贛榆區、海州區、連云區、高新區)

        3. 彰顯城市特色。突出山海特色,挖掘、整合、彰顯城市各類資源,把海濱特色、西游文化、旅游城市等理念融入規劃,加強對重要節點的景觀設計,打造“顯山、露水、見海、融綠”城市天際線,構建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海、記得住鄉愁的城市特色空間體系。推進山體植被修復,建設港城大道等森林景觀大道,建成東鹽河等濱河生態廊道,建設長深高速等綠色生態廊道。穩步實施海州古城復興。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和民風民俗,深化保護性修復,加快特色文化街區建設。以海濱大道為發展軸,突出海濱海港特色,推進主港區退港還城,串聯海島、沙灘、濕地、岸線等資源,做優做美黃金海岸風光帶,勾勒海州灣印象,著力打造具有個性魅力的濱海城市、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牽頭單位:市城建局;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林業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旅游局、城建控股集團、交通控股集團、贛榆區、海州區、連云區、高新區、云臺山景區)

        4. 精細管理城市。鞏固創衛、創文成果,推廣城市家具標準化經驗,做優城市環境、扮靚城市形象。綠化城市節點,按照“精致、生態、多彩”的目標,提升綠化景觀水平。美化城市空間,清理規范城市標識標牌,實現水面清亮、路面整潔、立面清爽、空間通透。亮化城市夜景,對市區主次干道、重要節點進行打造,構建特色明顯、協調美觀的城市夜景。凈化城市環境,建成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小區242個,市區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達到70%。建設徐圩新區大環衛工程體系。長效化治理城市,建設運營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市城管局;責任單位:市城建局、市規劃局、各縣區)

        (六)推動大發展

        1. 抬高目標定位引領發展。準確把握自身發展實際,以更高追求查找短板,用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引領發展,找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找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現和癥結所在。圍繞發展要求,結合發展實際,通過對標找差,選定追趕對象,確立更高目標追求,努力推動發展標桿再提升、壓力再傳導、位次再前移。著力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選準發展方向,明確特色產業,形成“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發展格局,實現特色發展、綠色發展、跨越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各縣區、市開發區、徐圩新區、高新區、云臺山景區)

        2. 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發展。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擴大“不見面審批(服務)”覆蓋率,全面突破“3550”改革目標。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形成緊扣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優化完善創新全鏈條服務管理體制,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企業信用管理貫標和示范創建工作。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杜絕懶政怠政不作為慢作為等不良作風,充分激發經濟發展活力,著力打造陸橋沿線最優投資地區。(牽頭單位:市審改辦;責任單位:市政務辦、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紀委機關、市級機關工委、各縣區)

        3. 加強要素保障支撐發展。創新產業用地利用管理方式,全面落實差別化供地政策、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制度和專項服務產業項目用地相關支持政策。創新金融支持方式,鼓勵金融機構面向中小企業開展債權融資和科技貸款,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采取多種形式擴大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到2020年全市創業投資機構力爭達到8家,管理資金規模達到3億元。實施“港城英才集聚工程”,不斷放大引進人才、發展企業、帶動產業、催生經濟增長點的鏈式效應。到2020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85萬人,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總量達到1000人,引進培養急需緊缺人才6萬人。(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市金融辦、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各縣區)

        4. 強化項目建設推動發展。堅持以投資項目建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積極擴大有效投入,激發民間投資,一二三產業并舉、大中小項目齊上,切實增強發展后勁。強化投資促進協調機制和重大項目綜合協調推進機制,抓好項目招引儲備,做好在談、簽約項目跟蹤服務工作,促進在談項目快簽約、快落戶。加強前瞻性研究,緊盯國家重點產業布局,在先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領域發掘、建設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加快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科創載體項目。(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各縣區、市開發區)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有關部門等組成的領導小組,統籌全市建設“一帶一路”支點三年行動計劃各項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各級、各部門強化協同配合,完善多部門協調推進機制,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全市一盤棋、齊心抓推進,形成推動計劃落實的工作合力。

        (二)細化目標任務。針對各項工作,各地、各部門分別設定三年發展目標和年度發展計劃,認真履職盡責,明確“路線圖”“時間表”,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有序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確保全市各項重點任務如期完成。

        (三)強化評估考核。市目標辦、績效辦建立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分別將縣區板塊、市級機關“三年行動計劃”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范疇。督查部門每季度督辦推進情況,通報項目進展、實際投入、存在問題、滯后原因。組織部門結合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的貫徹落實,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黨政領導和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依據。紀檢監察機關對推諉扯皮、工作不作為、消極怠工的,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嚴肅問責。

        (四)加大政策支持。落實好中央和省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各項政策,積極研究并爭取中央和省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向連云港傾斜,努力將各項重點工程項目納入國家、省相關規劃,獲得國家、省支持。充分發揮財政性資金引導支持作用,進一步充實蘇科貸、蘇微貸、小微創業貸資金池,撬動社會資本,支持項目建設。

        (五)注重宣傳引導。加強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宣傳力度,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及時利用各種媒體媒介報道重大項目進展情況,介紹先進典型和工作經驗,營造比學趕超、大干快上的濃厚氛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相關論壇展會、學術研討、項目研究等平臺,加大推介推廣,提升連云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際影響力。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狠狠色狠狠色很很综合很久久|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专区| 欧美乱人伦视频| 免费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 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日韩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网站| 小说区乱图片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欧美va天堂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欧美污视频网站| 国产美女91视频|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欧美丰满白嫩bbwbbw| 亚洲精品一级片| 男生插入女生下面视频| 四虎影视www|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日韩内射美女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冬月枫中文字幕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免费播放在线日本感人片| 美女吸乳羞羞漫画|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