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江蘇首檔大型改革政策解讀節目《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由江蘇省委改革辦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承制。
4月30日,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第18期《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本期主題是:國際一流 江蘇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江蘇將怎樣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又有哪些新的改革政策?
江蘇一家高端制造企業,2018年一季度用電4460萬度電費交了3300萬元。
2019年一季度用電增加了40萬度,電費竟然還少交了40萬,而且全年用電成本預計將減少600萬。
實打實的降費福利,讓企業連連稱贊↓↓↓
本期《黃金時間》邀請到: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楊衛東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
江蘇省稅務局副局長周柏柯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李曉愚
特約評論員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
共同解讀↓↓↓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5次提及營商環境,并把“激活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
各個部門到底工作做在哪呢?
推進商事制度改革
5年新增市場主體370多萬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楊衛東: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從2014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文件,大大激發了市場的活力,2013年底全省各類市場主體總數是551萬,到了2018年底達到了921萬,增長了67%,開辦企業的時間已經壓縮到2.23天。
推進納稅便利化
打造最佳稅收營商環境
江蘇省稅務局副局長周柏柯:江蘇省稅務局作為全國稅收營商環境省份試點單位,近年來在辦稅便利化、規范執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套餐制辦稅、不見面發票服務、銀稅互動、小微企業金融街等做法多次獲得營商環境項目創新獎,目前正致力打造辦稅繳費便利化最佳稅收營商環境體驗區。
施工許可證50個工作日完成審批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是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這些年我們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說多圖聯審,多評合一等等。2017年推進了“3550改革”,把這些改革措施集成,變成了50個工作日內取得施工許可改革。到去年年底所有工業項目都能夠在5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平均時間大概在30個工作日左右。
微觀著手 宏觀著眼
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改善營商環境分成兩個層面,從微觀層面來講就是如何使得企業跟政府打交道,宏觀層面來講就是政府管理市場,調控市場是不是穩定有活力。江蘇經濟進入新時代,需要創新發展,更加需要改善營商環境,能夠使得更多更好市場主體更有活力,所以兩個層面都要做得好。
營商環境也是“制度賽場”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李曉愚: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當中,五次提到營商環境這個關鍵詞,營商環境對于企業來講是什么?是水、是空氣、是陽光,對于政府是一個制度的賽場,好了還得更好,更好還得最好,營商環境這個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今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從100萬提高到300萬
應納稅所得額100萬下稅負5%
100萬到300萬之間只有10%
↓↓↓這些企業成最大受益者
優化用水 燃氣接入
辦理時限縮短一半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節約企業的水、氣接入時間,節約企業的時間成本。下發整改方案,不需要鋪設管線的5個工作日內必須完成接水接氣手續。需要鋪管道的水是35個工作日,氣是40個工作日,江蘇接水、接氣的時間是全國最短的省份之一。
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大幅提升企業融資效率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調研員吳強:一方面要求接入平臺所有銀行都要專門設立一個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中心,單獨配置人才物資源,另外一方面要求平臺本身要全面準確梳理平臺內所有金融產品,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快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
目前接入平臺金融機構數量已經達到了173家,已經成功幫助近6000戶小微企業獲得授信330億元。
企業“納稅信用”可換“信貸額度”
江蘇省稅務局副局長周柏柯:充分利用納稅人的納稅信用,以納稅信用換取信貸融資,在全國首創打造上線了小微企業金融街。根據小微企業的納稅情況、守法情況,按照納稅信用分為五個級別,提供給合作的金融單位,銀行根據自己的風險模型分析來確定給小微企業的貸款額度,已經累計幫助企業貸款1500億,惠及34萬戶次企業,其中95%以上是民營和小微企業。
企業“知識產權”可以“質押貸款”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楊衛東:市場監管部門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為企業登記提供便利化,為企業快速融資提供方便;二是推出了政銀合作,與工、農、中、建、江蘇銀行等15家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實施了信息共享;三是挖掘知識產權,通過幫助企業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幫助企業融資。
政府搭橋 化解銀企信息不對稱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小企業融資難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信譽不足,中小企業資本比較少,信譽不夠。另外就是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投資、融資不知道從哪里去融。通過金融街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通過稅銀改革合作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譽,都是很好的舉措。
創新金融服務 破解融資難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李曉愚:創新是金融服務的血液和靈魂,要牢牢把握三點。體會、體察、體諒,要能夠體會到企業融資的需求,體察企業的償還能力,并且能夠體諒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種種的困難和麻煩。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先進的手段實現了創新,這種創新才是踏踏實實接地氣的創新,也才是真正溫暖貼心的創新。
四種方式推進“證照分離”改革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楊衛東:實行先照后證后,出現了拿到營業執照沒有拿到許可證還是不能從事經營的情況。國務院去年開始推行證照分離改革,現在已有106項。一是能取消就取消;二是能改備案就改備案;三是實現告知承諾,先證后查;四是優化服務。今年國務院正在醞釀更大規模的證照分離改革,可能會出臺500多項審批政策。
不動產登記:
“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見面”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不動產登記局副局長譚靜:隨著我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在南京等地推出了不動產“線上登記”模式,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了“外網申請,內網審核”,群眾最多跑一次甚至是不見面就可以辦理。江蘇82個發證地區已有53個提供了“線上登記”模式,江蘇在2017年底實現了全省常規不動產登記5日內辦結,正在向3日內辦結目標邁進。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
實施全流程 全覆蓋改革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住建系統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全面展開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本次改革我們將覆蓋工程建設全流程,就是從立項、規劃、用地、工程建設、施工許可到竣工驗收的全流程。
創新監管機制 營造公平市場環境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楊衛東:一是通過競爭中性的原則來開展競爭政策的審查,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的政策性文件要進行競爭政策審查反對歧視性政策;二要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的力度維護公平的競爭;三將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第四個將大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就是公正監管,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抽取檢查人員,減少檢查的隨意性,減少對企業的干擾。
江蘇省稅務局副局長周柏柯:推進公平競爭,對稅務部門來講就是通過公正、透明的執法有效減輕納稅人稅后負擔。我們將持續深化稅收風險治理和大數據應用能力,推動稅收征管方式由依靠事前審批向信用評價、監控預警、風險應對為核心稅收監管方式的轉變。從而實現基于大數據、信息化精準的管理,基于納稅人稅收風險有效識別發起稅收檢查,慎用執法權。說得更直白一點,對那些納稅信用好,沒有稅收風險的企業免打擾。
讓改革跑出加速度,
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