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致敬改革開放40年,由江蘇省委改革辦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承制的、江蘇首檔大型改革政策解讀節目。《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引導社會資本下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5月14日20:05,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
江蘇宜興市湖父鎮洑西村是個遠近聞名的特色旅游村,走進村里,50多家各具風格的民宿映入眼簾,它們都是當地的農家樂企業籬笆園和農戶、經營者共同打造的,共用一個品牌“籬笆驛站”。2018年,“籬笆驛站”整體盈利2180萬!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江蘇省社會資本投資鄉村的熱情被激發。與此同時,由于對鄉村缺乏了解,以及用地、資金等方面存在難題,社會資本對投資鄉村又有一定顧慮。
如何把社會資本引導好,服務好?讓它們更好地參與鄉村振興?
本期《黃金時間》邀請到: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 朱新華、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 李閩、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 倪國強、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錢東平以及特約評論員黃惠春、呂美曄共同進行解讀。
【1、引導資本有效投資】
江蘇率先出臺相關意見 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社會資本現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2018年中央1號文件、省委1號文件都提到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社會資本如何更好地參與到鄉村振興,目前還面臨一些困難:
一是長期以來資本投資熱點更多集中在城市工商業,大部分社會資本不熟悉甚至不了解農業農村,不知道向哪里投、怎么投;
二是與城市營商環境相比,農村營商支持服務體系不系統不完善;
三是國家和省出臺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政策不少,但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碎片化嚴重,很多政策停留在文件里。
因此,2018年12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見》,明確了社會資本重點投資的方向和土地、金融、稅收等多方面的細化支持政策,以此更好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鄉村振興這個大戰略。
健全土地制度保障 助推農村產業發展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閩:根據調研,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振興最大的顧慮之一就是建設用地問題。在農業農村投資最大的困難是取得合法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而現行法律下集體建設用地又不能直接入市,使用權交易、轉讓困難,導致投入資金不能有效轉變為資產,反而成了“沉睡資本”。
因此,我們在政策創設上重點圍繞土地進行了細化,我們廳黨組出臺了《關于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在規劃引領、綜合整治、盤貨存量、保障用地、鼓勵農村土地復合利用、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層面,保障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落實。
財政投入持續增加 撬動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
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倪國強:省財政始終把農業農村作為優先保障的領域,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對三農傾斜力度,確保財政投入和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相適應,同時我們還通過以獎代補、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社會資本投資項目支持力度,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地參與鄉村振興。
牢筑金融支撐體系 助力資本下鄉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錢東平:投資農業農村需要長期不斷投入,資金需求量大,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并且有較大的自然和市場風險。許多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往往問題出在資金鏈上,我們這次出臺政策,希望通過打造強有力的金融支撐體系,來為社會資本做好金融服務。
在江蘇農村 這八大領域最有“錢”景!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根據前期調研,《意見》提出了八個農民、合作組織、村集體干不了,但又急需投資建設,同時也是帶動農民增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最重要的領域,分別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動鄉村產業集聚發展、發展鄉村旅游業、鄉村生活服務業、農業生產服務業、優質高效農業、綠色循環產業、農業科技裝備業。八大產業中,既有傳統產業,但更多的是引領未來、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的新產業,也是具備盈利條件、很有發展潛力的領域。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產業配套蘊藏新商機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隨著蘇北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在鄉村發展加工業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比在城鎮更有優勢。因為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后,勞動力資源也會相對集中。此外,相對集中居住后會帶來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機會,比如圍繞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的商業、物業、教育等生活性服務業,以及圍繞增強農業生產能力、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等等。在堅持“共享共榮、互利互惠”的基礎上,這些領域必將成為社會資本新的投資方向。
【2、破解產業用地瓶頸】
破解產業用地瓶頸 為社會資本下鄉創造條件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閩: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城鄉資源雙向流動情況越來越多。農村萌生了大量的新業態,比如民宿、一二三產業融合等,都對農村土地尤其是建設用地,產生了旺盛的需求。這導致原先在城鄉二元體制下形成的、對土地等資源的配置方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和省級層面都有一系列改革政策。
2019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提出,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江蘇出臺的《意見》也明確,通過多個渠道來解決用地問題。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與農村集體合資合作,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經具備評估資質機構評估后,可以作價入股與社會資本合資建設經營鄉村旅游、創意辦公、產品加工等設施,所建設施經營權可以轉讓。在不改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符合規劃和逢建必報的前提下,允許農村居民利用自有宅基地,與社會資本、城市居民合作建房。
農業與鄉村旅游 設施用地可以增加建設用地指標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閩:2018年1月,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預留少量(不超過5%)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零星分散的單獨選址農業設施、鄉村旅游設施等建設。這次我們在《意見》中明確提出,要認真落實好這一政策。目前,江蘇各地都在結合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落實設施用地問題。
喚醒農村沉睡資產 江蘇武進試點“三塊地改革”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閩:199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禁止集體建設用地轉讓、出讓。村集體的建設用地須經由政府征用,變成國有土地后,再進入招拍掛市場。2016年,武進等地區作為全國試點地區,啟動宅基地制度改革,后續開展了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三項試點。作為江蘇省唯一的中央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試點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堅守改革底線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截止試點期結束,也就是2018年12月31日,武進集體經營建設用地入市已突破1萬宗,占全國入市交易總量的88%,農村集體和農民增收33.19億元。
【3、筑牢財政金融支撐】
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倪國強:此次出臺的《意見》加大對社會資本投資項目的支持力度。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類公共服務項目,可帶動區域性產業發展的重大項目,財政予以優先支持、重點支持。《意見》鼓勵鄉村振興PPP項目申報省級試點,符合條件的優先選入,對民營企業作為主要社會資本方、綠色環保領域的鄉村振興類PPP項目,獎補標準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而且獎補上浮政策可同時享受。
建立風險補償基金 為民間資本破解貸款難題
江蘇省財政廳副廳長倪國強:過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擔保物,農村一直存在貸款難的問題。這幾年,我們一直在通過改革來破解, 2013年4月,省農委、省財政廳與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省級財政出資的農民合作社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省財政出資4000萬元,以擔保金的形式放入合作銀行賬戶,合作銀行按照基金規模,放大20倍,為新型經營主體發放無抵押無擔保、弱抵押弱擔保貸款,授信共計8億元的貸款規模。一旦貸款出現風險,可由風險補償基金進行代償。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我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已經擴大到5.5億,2018年貸款額達到156個億,筆均30-40萬。
強化金融創新 讓資本下鄉渠道更暢通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錢東平:這一次《意見》出臺的金融支持政策的確是真金白銀,主要集中在三個重點上面:
第一個重點是信貸,《意見》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的涉農貸款的增幅要高于全部平均貸款的增幅,特別是對縣域法人金融機構,要求其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要求當年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
第二個重點就是關于擔保,對為涉農信貸提供擔保的擔保機構,擔保額在1000萬元以內的,按其擔保業務的季均余額給予不高于0.5%的風險補償。
第三個重點是涉農企業的上市問題,對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掛牌的農業企業,省財政分別給予300萬元、40萬元的獎勵,對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給予20萬元的普惠金融補助。
【4、打造投資服務平臺】
打造五大平臺 讓社會資本更好落地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為了更好服務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讓資本更好地落地,《意見》提出了重點打造五個平臺,就是招商服務平臺、創業孵化平臺、產權交易平臺、科技支撐平臺和人才集聚平臺。通過這五個平臺的打造,為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規范農村產權交易 農民和集體利益有保障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我們建立了一個省市縣鄉四級連網的農村產權交易的服務平臺,目前進入這個平臺有12類品種,包括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業生產設施設備、農村養殖水面經營權等。2018年在平臺上成交的項目超過11萬個,成交的總額達到367億元。集成碎片化、分散化的農村集體資產交易信息,發揮信息傳遞、價格發現、交易中介的基本功能,讓集體資產體現真正的價值。集體資產交易變得規范化、公開透明,還可以防止暗箱操作。
服務社會資本下鄉 平臺可提供融資便利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錢東平: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對社會資本進入“三農”領域、參與鄉村振興是非常重要的。平臺對所有在平臺上流轉交易的項目,都會給經營主體發放一個鑒證書,經營主體憑證書到銀行申請貸款,簽訂合同并到平臺登記后,平臺給銀行發放他項權利證書,這樣就打造出一個“互聯網+交易鑒證+抵押登記”抵押融資鏈條。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讓改革跑出加速度,
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