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門診五樓黨辦 陳貝貝
【連網】 七十年滄桑巨變,七十年風雨兼程,推開記憶的軒窗,欣賞這墨染流年,歲月沉香,2019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如今南海畫圈的老人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碩果累累卻沉淀的歷久彌新。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連云港作為首批改革開放的13個城市之一,海域6677平方公里的山水哺育著451.84萬人。
優美逶迤的花果山,蜿蜒盤旋,海濤陣陣的連島,波濤洶涌,山海連云、大圣故里這些標簽都是為連云港這座城市添加了無聲的魅力。
作為一個90后的農村姑娘,說起我眼中的港城之美,思想不禁飄向遠方,小時候聽到最多的奶奶念叨以前的苦日子,在那個素色的光陰里,在藤蔓葳蕤的葡萄架下,細細的訴說著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紅旗漫卷,遍地歌聲,中國人民受壓迫、受屈辱、受剝削的歷史一去而不復返。再到終于有了土地,有了農民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從奶奶的言語中,我能明白當時包產到戶的喜悅,再也不用布票糧票,孩子們能吃飽穿暖,奶奶最常說的就是你們這群孩子真是掉福窩里了。
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只是奶奶嘴里的公社再不被人提起,逐漸的村里通了電,具體的是哪天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看到屋里亮堂堂的,興奮跑來跑去,再后來熏黑的煤油燈從屋腳到消失,上學泥濘的小路逐漸寬敞,茅草屋變成了大房子,電燈、電話、樓上樓下,夢里都不敢想的場景在如今已經是常規,電視機、電腦、洗衣機、冰箱、汽車等等接踵而至,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生活的一天富裕,村里人學會了關心環境,知道了垃圾不能亂丟,最小的孩子也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等待統一處理。
養殖、辦廠、種植豐富的方式改變大家掙錢道路變多了,口袋也漸漸鼓了起來,村里的路寬敞了,大家的房子變大變高了,環境變美了,我開始明白港城從封閉、貧窮、落后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是一種美,是從內到外煥發的生機盎然。
光陰有序,淺酌淡然,細數港城這多么年的一幕幕,一頁頁,捧在掌心,暖于心扉,她的一顰一笑都讓人迷醉,珍愛著她的滴點,韶華流逝指縫間,但是對她的愛,對她的欣賞卻歷久彌新,余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