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王懷詩 王雅萱)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智慧農業越來越成為農業發展的趨勢。日前,筆者來到位于浦南鎮的海州區智慧農業體驗中心,恍若置身一片綠色的海洋:立體的盆景里栽種著芹菜、生菜、茄子、莧菜等有機蔬菜,小木橋下暢游著大草魚……眼前看到的一切,都煥發著勃勃生機。“花盆里用的都是優質基質和草山土,上面覆蓋一層珍珠巖,這樣既能預防病蟲害,又能鎖住水分。”大棚負責人張建平介紹。
這個面積8000多平方米的智慧農業體驗中心分為農產品安全保障區、生態休閑景觀區、智慧農業引領區,運用了水培、霧培、基質培等新種植模式,集中展示了果蔬園藝種植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備,是一個可生產、可觀賞、可品嘗的高科技農業體驗場所。
“這個是家庭陽臺蔬菜,這邊是無土栽培,那邊全是水培,底下有個小水箱,幾乎不耗電,水打上來再下去,一天能循環兩三個小時。”張建平一邊帶領筆者參觀一邊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我們在溫室、大棚里布設了大量的傳感節點,能夠實時收集溫度、濕度、光照、氣體濃度以及土壤水分、電導率等信息并匯總到中控系統,工作人員通過檢測數據對環境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投放農業生產資料,并根據需要調動肥水一體化設備、環境調控設備等執行設備,進行調溫、調光、換氣、澆水等操作,實現對農業生產環境的職能控制。”
海州智慧農業體驗中心通過應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等先進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用手機或電腦的VR技術即可實時查看農業生產情況,還可進行農產品安全質量追溯。“通過科技手段支撐,打造成精準栽培樣板區,讓游客體驗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手段聚焦的智慧農業。”張建平說。
“除了智慧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北邊還要建育苗中心,將這三個中心作為一個集成區來打造,使我們當地現代農業再上一個臺階,帶動更多的當地農民就地就業。”海州區浦南鎮江浦村黨總支書記李羅華說,以往農村經營主體數量多且位置分散,大多數農戶都是自己育苗或是購買外來育苗,病蟲害防治措施不到位,病蟲害蔓延比較嚴重,造成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質得不到保障?,F在建設工廠化育苗溫室、日光溫室和單體大溫室,配有外遮陽、內遮陽、濕簾風機、生物燃料熱水控溫等系統,高科技能從源頭上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讓農業生產越來越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