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耀華 王華 龔文早
【連網】 過了臘八就是年。
“以前村民這個時節都在忙年了,現在家門口廠子里打工賺錢,誰還去享受什么農閑呢?”
日前,在密密斜織的冷雨中,兩輛德邦快遞標志的車輛駛入灌南沿海產業中小企業園一家遮陽產品倉庫門口。快遞車司機下車剛打開車廂,靜候多時的員工開始往專用車上裝貨,一摞摞帶有美麗印花的蜂巢簾被陸續搬運上車,原本頗感寒冷的工人們已是滿頭大汗。看著工人們搬運窗簾,王運山滿臉歡笑。
35歲的王運山來自鄰近合浦村,以前在外地打工,返鄉后在漢普頓遮陽公司負責車間一線業務,和鄰近眾多村民一道在廠子里打拼。
“這兩車窗簾產品今天晚上就要運到上海,然后通過外貿發往荷蘭。”王運山臉上寫著滿滿的自信,“目前公司國外的訂單已經排到了3月份,大家每天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生產,確保按期向客戶供貨。臨近年關,這在以前的村子里是不可想象的。”
田樓鎮的冬雨淅淅瀝瀝,生產車間熱火朝天。
全自動蜂巢簾生產機器不停運轉,選料,剪裁,縫合,印花,其間有太多工序和質量控制環節,流水線最后產出了歐式風格的印花窗簾。“和家鄉的父老鄉親一起忙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四十出頭的黃海洲是工廠老板,也是土生土長的田樓人,“以前在外打工,每逢春節臨近,大家回家過年的心像貓抓的一樣,哪有守在家門口這么愜意!”
“黃海洲的公司是咱園區的明星企業,大家這樣忙年很正常,他們干勁可大了!”沿海中小企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盧凱兵說。
制作窗簾可是黃海洲的老本行,他曾在浙江一家窗簾企業打工10余年。2014年初,黃海洲選擇回老家創業,并得到鎮里的大力支持。由于他早已掌握高端窗簾生產核心技術和銷售渠道,其窗簾不僅暢銷江浙等地,當年一位美國客商在歷經考察后一次性下了30萬美元的訂單,并與黃海洲簽訂了歐洲獨家代理權。通過技術革新,黃海洲的窗簾廠研發出了全自動蜂巢簾生產設備以及完整圖案印花等新技術,先后獲得國家15項發明專利,并被評為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漢普頓公司70%的窗簾產品銷往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春節前忙歐美訂單一點也不奇怪。
伴隨不緊不慢風聲和雨滴聲,筆者走入車間一角的質檢崗位,幾名著裝整齊的女工在忙碌。“公司離家不到2公里,每天中午提供五菜一湯工作餐,既能養家又能顧家。快過年了,感覺在家門口上班特別踏實。” 29歲質檢員韓艷滿臉欣喜。韓艷是附近林豐村人,原在蘇州渭塘打工,考慮到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去年11月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回家成為一名產品質檢員。到漢普頓公司不到10天,她就掌握了產品質檢技能,成為一名“行家”,月工資在4000元以上。
黃海洲辦廠有自己的打算,他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窗簾廠,用的都是返鄉就業打工者和低收入者。針對部分剩余勞力沒有技能就業無門的現實,他還因戶因人制宜,想方設法予以幫扶,讓更多的低收入群眾有事做、有活干、有錢賺,離土不離鄉就近務工,實現照顧家庭、增加收入兩不誤。最近幾天,又有幾位返鄉務工者來廠上班,他的企業已吸納9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上班,月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
“過去村民忙完農田就‘休閑’,到了年根就忙年。現在以這種方式忙年,感覺真的不一樣。”盧凱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