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村道上還沒有多少行人,東海縣白塔埠鎮前營村黨總支書記闞新聞早早來到了魯蘭河岸邊,他褲兜里揣著一部手機,胸口別著一枚鮮艷的黨徽,手里提一個垃圾袋,沿著岸邊慢慢前行。
闞新聞的另一個身份,是魯蘭河前營村段村級河長。巡河、治河、護河也是他的一項重要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東海縣圍繞“高水平推進五水共治”、“決不把污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總體要求,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推進水環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守護魚翔淺底、繁星閃爍的最美生態。各級河長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
村級河長每周巡河一次,巡河期間,拍攝巡河照片,撰寫巡河日志。“我自加壓力,每天巡河一次。”闞新聞樂呵呵地說,“我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天早上都會來看看,看看支流啟閉機是否關閉,看看河道有沒有垃圾,檢查河道是否有企業偷偷排污的行為。”
前營村共有市級河道1條、鄉級河道3條、村級河道2條。在2017年以前,河道兩岸遍布養殖場,養殖戶悄悄地將廢水直排河里,美麗的鄉村小河一度臭氣熏天。“冬天還稍微好點,夏天一到氣味太大了。”說到過去,村民何大爺直搖頭,“不僅河道被污染,村里農田間的溝渠也荒廢已久,淤塞多年也沒人問。”
隨著河長制的全面推行,水環境治理得到有效推進。2017年,闞新聞帶頭積極開展治水工作。清理養殖場,頂著重重壓力把限養區內的養殖場全部關停,減少禽畜養殖業對水體的污染。他還帶領村支“兩委”,拍板利用村集體資金清理淤塞多年的溝渠,使得農田渠渠相通、溝溝相連,消滅村里的黑臭水體。
“每年投入2萬元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爭取財政項目資金80萬元,在高水河上建設分布式污水處理設施一座,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強力推動薔薇河流域內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闞新聞算了一筆賬給筆者聽,“即便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治水工作也沒耽誤。”
養殖場清理后,2019年,前營村段又在河長闞新聞的帶領下,在全縣率先完成“兩違三亂”整治工作,清理違建22175平方米。
治水管河成常態,河湖治理見成果。河段摸熟了,心里才能有底,水質一點點地變化,闞新聞都看在眼里。村民李軍高興地說:“闞書記為了魯蘭河等河流水環境治理真是付出了太多努力,一家一戶談心,做工作,全部都是自己拆除的,沒有一家是強制拆除的。前幾年魯蘭河釣上來的魚煮熟都有柴油味,不能食用。這幾年水質變好了,釣上來的魚大了、多了和肥了,味道很鮮美。”
夜幕降臨,月色朦朧,結束了一天村務工作的闞新聞再次來到河邊。眺望著靜靜的河水,他說:“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一定要把河長工作做好,舉全村之力保護好、治理好、管理好這片綠水,讓河水越來越清。”(王文 焦鵬)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