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在江蘇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共鳴,成為我省抓好工作的方向指引和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總書記贊嘆南通五山濱江環境發生了滄桑巨變,這是對南通落實長江大保護工作的肯定,更加堅定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信心。”南通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煒說,近年來,南通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沿江地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大江大海的生態本底逐漸占領“C位”。對照總書記的新要求,南通將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全面統籌沿江沿海生態建設,縱深推進沿江生態修復保護工程。
蘇州長江干流岸線長142公里,“十三五”以來,蘇州堅持系統治水理念,持續推進水岸同治攻堅行動,長江及42條通江河道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蘇州市水務局局長陳習慶表示,蘇州將以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大都市圈戰略規劃為指引,全面理順河網水系,完善水資源配置,深入推進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穩固和提升水環境治理成效,畫好長三角一體化治水“同心圓”。
“總書記重要講話,極大鼓舞了江都干部群眾的精氣神。”揚州江都區委副書記、副區長李慧說,江都將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是讓江都的水美起來,展現顏值擔當,堅持系統治水、全域治理思維,在消滅黑臭水體、農村污水治理等方面拿出硬核措施,還江都一城清水;二是讓江都的水活起來,展現內涵擔當,注重對水文化底蘊的發掘,凝練江都水利樞紐建設精神,加強對市民、學生的水情教育;三是讓江都的水流起來,展現樞紐擔當,加快建設并深度謀劃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凸顯江都東西南北樞紐地位。
“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江蘇體會深刻。”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處長張意說,“十三五”期間,全省各級財政共投入超過2000億元,持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著力破解“化工圍江”,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堅決支持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十四五”期間,我省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創新環境經濟政策,為美麗江蘇建設提供堅強財政支持。
協同治理,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江蘇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指明了方向。
我省濕地面積達282萬公頃,約占全省國土面積四分之一。“近年來,全省各地通過多種形式,對重要或典型自然濕地實施搶救性保護。目前已建成國家濕地公園27處、省級濕地公園48處、濕地保護小區446處,自然濕地保護率達55.8%。全省在重要濕地區域積極推進退化濕地修復,每年修復濕地約5萬畝。”省濕地保護站站長盧克成表示,全省濕地公園建設堅持保護優先原則,在濕地公園規劃過程中,把濕地資源保護修復定為首要目標,并將省級以上濕地公園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劃入省生態紅線范圍嚴格保護,通過未來幾年的努力,實施全面保護,江蘇自然濕地保護率將顯著提升。
江蘇長江干流兩岸10公里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213個,正進行生態修復。“廢棄露天礦山形成采坑和廢棄地,礦區原生地形地貌破壞嚴重,對水和土壤造成污染,損毀影響面積981公頃,根據野外調查,我省探索出四種礦山生態修復模式:自然恢復、生態工程、土地綜合治理、景觀再造。”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我省累計投入礦山生態修復資金近百億元,修復礦山近1700個,面積約1.6萬公頃,年底如期完成生態修復任務。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需要法律來護航。去年以來,我省率先建立以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為核心、9個生態功能區法庭為依托的“9+1”環境資源審判體系。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庭長陳迎介紹,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將以深化“9+1”機制改革為契機,實現長江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保護,以長三角司法一體化為契機,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態要素,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協同治理,并以與青海高院共建生態環境修復基地為契機,推動長江上下游地區的互動協作,從源頭上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
綠色轉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實現長江大保護和綠色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須解產業結構不合理之“結”。江蘇牢牢抓住產業升級綠色發展這一根本,著力破解“重化圍江”問題,推動沿江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系統推進控污截污治污和產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夯實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基礎。”省發改委長江處處長劉旭說,立足新發展格局這個大坐標,更加注重在暢通經濟雙循環和提高對外對內雙向開放水平上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一方面,加快向海發展步伐,推動更多沿江鋼鐵石化產能進行沿海高水平戰略性布局,統籌好江海河湖協調發展,引領帶動更大區域范圍內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樹立一盤棋思想,協同推進上中下游省份產業升級轉移和沿滬寧合產業創新帶發展,與沿江省份合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
“推動生態環境和發展質態實現‘雙提升’,須處理好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關系。”泰興市副市長、泰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吉勇說,近年來泰興經濟開發區堅持調優發展思路,突出轉型升級,特色主導產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園區發展“含綠量”持續提升。展望“十四五”,園區將堅守發展定力、做強產業特色,全力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基地,聚焦“創新轉型、綠色發展、能級提升”三大主題,加快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
“位于徐圩新區的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是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從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生態、智能、融合、示范’的發展理念。”連云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圩新區黨工委書記石海波說,徐圩新區將進一步承擔好國家賦予的戰略使命,以高端石化為“產業地標”,全方位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踐行綠色發展,做好新區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提升創新能力,推動園區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堅持精準施策,提升新區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了江蘇長江生態環境整治成效,讓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新華教授十分振奮。他正參與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科研項目《破解化工圍江:雙循環背景下江蘇沿江化工產業鏈整合研究》,“沿江地區是江蘇化工產業的主要聚集區,在長江大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解決‘化工圍江’問題,要著力探索雙循環背景下江蘇沿江化工產業鏈整合路徑,統籌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