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18年10月,江蘇核電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為中國核電首家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業,江蘇核電積極推進科技創新邁入了新的進程。2019年4月,江蘇核電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過與高校的聯合培養,招收優秀的博士畢業生進入企業,面向核電應用領域的關鍵技術進行項目攻關,聚集青年人才力量于公司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陳靜便是首位進駐江蘇核電科研工作站的博士。
“母校的學習經歷令我終生受益”
2019年7月,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聯合培養協議,首位博士后進站。陳靜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核反應堆熱工水力,參與過多項程序開發和三維CFD數值模擬項目,共發表過十余篇學術論文,其中多篇被SCI或EI收錄。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十多年前陳靜在母校較“996”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勤奮學習是離不開的。直到今日,這份刻苦仍能從她辦公室墻上貼著的一張張圖紙,一條條隨處可見的便利貼,一摞摞字跡工整的筆記中窺見蹤影。
采訪中談起求學時光,陳博士說道:“母校的學習經歷令我終生受益。那時候晨起晚歸,每天十余個小時在教研室里,回想起來更多的是沉淀和充實。”在持續專注的學習中時間仿佛過的很快,在與師生交流探討問題中思路得到開拓。團隊里許多優秀的師兄師姐們都科研到臨近晚上11點回宿舍,周末也經常泡在教研室。記憶中總是在夜幕籠罩之時,和同學們一起走過南門外昏黃的路燈和高大茂盛的梧桐樹,前路星光而心向往之。“如今有幸加入核電事業,我將謹記母校嚴謹踏實的學風,踐行新時代核工業精神,繼續在科研的道路上前行。”
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在采訪中,陳靜不斷打破我對“女博士”的刻板印象,她謙虛、柔和、文靜,可骨子里透著的那股自律,是她通往研究之路最好的修行,也是我們對眼前這個女生最深的印象。
進入江蘇核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來,她把母校里“996”的工作機制也帶到現在的工作里,潛心研究,一心攻克一個項目,常常忘了時間。針對目前機組的部分堆芯管理工作尚未實現全面自主化的現狀,陳靜開展VVER機組堆芯管理自主化課題。“畢業之時恰逢江蘇核電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機遇。進站后,我更體會到了這個博士后課題對于自主掌握VVER關鍵技術積極的現實意義。”陳靜說道,“俄供程序源代碼很多且注釋少,包括數量龐雜的子模塊和復雜的邏輯關系,消化吸收并不是一件易事。科研得坐得住板凳,沉得下心來,需要日積月累的付出。”
卓越的科研成績離不開極度的自律,也離不開巧妙的學習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工作中,陳靜在網上搜集借鑒優秀的手賬、筆記范例,尤其是圖文并茂的醫學生筆記,并將他們的優點融入自己的記錄中。打開陳博士的筆記,會看到一目了然的框架標題、條理清晰的標記、醒目的重點劃分,不僅有對知識的梳理,也有日常思路和想法的記錄。
程序解讀需要全神貫注地投入,以總體構建框架為脈絡,明確調用關系,再分層次、有條理性地掌握各模塊的求解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也并非沒遇到過困難,但陳靜通過與技術支持處燃料物理熱工科領導和同事的交流,學到了不少相關機組的知識,將這些瑣碎的問題都一一解決。目前,項目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果,一篇中文期刊論文已被錄用。2020年5月,陳博士入選了“2020年度江蘇省資助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
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在開展博士后課題研究的同時,陳靜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針對機組運行中發現的待改進的技術,積極申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該基金旨在資助優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助力他們完成科研工作任務,全國資助名額有限且申請難度不小。2020年7月,她申請的“VVER機組熱腿熱分層及溫度修正方法研究”項目突出重圍,成功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67批面上二等資助。該項目將通過全自主研究,提出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熱腿溫度修正方法。
欣喜之余,陳博士懷著滿腔的熱忱和十足的干勁投入到項目研究中。經過前期大量的文獻調研后,她也借助公司系統查找所需的壓力容器內各部件圖紙。為避免遺漏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還會擴大搜索范圍,經常從上百頁的查詢結果仔細查找相關的資料。陳靜的桌上堆著一沓沓A3圖紙,側面貼著整齊的標簽紙,做好清晰的分類。翻開后,可以看到不同顏色彩筆的記號、文字說明、折起的邊角和經常翻閱的痕跡。在談起遇到圖紙中很多不懂的細節或缺失的信息時,陳靜說道:“多虧了技術支持處的燃料物理熱工科和役檢科的幾位領導和同事,不厭其煩地為我答疑解惑。”正是前期較充足的準備,使陳博士順利地完成了熱腿、下降段、堆芯吊籃、燃料組件和保護管組件等結構的三維建模。
問題接著問題,建模完成后,她又由于現有的硬件條件無法支持下一步的計算工作而犯起了愁。面對困難,陳靜調整心態,決定不等不靠,積極聯系母校老師。在順利地租借到空閑的服務器后,她立即全身心地開展調試模擬,開始與時間賽跑。此時正值春節假日,她顧不上熱鬧的過年氣氛,按照計算進程進行作息,有時還需要半夜查看監測的變量或修改參數重新計算。萬家燈火中,有一盞燈下是桌前緊盯電腦的身影。不同于昔日同窗們有成員眾多的科研團隊,陳博士一個人就成了一支隊伍,這份學習科研上的毅力,深深感染了她身邊的每一個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并在短期內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得到錄用。正是因為陳博士始終懷有無限的熱情和毅力,才能銳意進取、迎難而上。
“連云港市和田灣核電出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和支持博士后的優厚政策,為博士后充分發揮創新創業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多方位的保障機制。江蘇核電立足三新一高,強化科技創新的氛圍濃厚,對標國際先進、國內一流和行業的最好水平,鼓勵員工在實操中創出更多標志性成果、原創性舉措和引領性技術,不斷推進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陳博士表示,“感謝公司領導和聯合培養學校導師,以及科技創新處、技術支持處的領導在工作中給予的關心、指導和支持。作為核工業人,我要繼續不斷提升和充實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奮斗不息,無悔年華。”
陳博士的辦公室里有一只小小的魚缸,兩條孔雀魚無聲無息,卻從未停止過游弋。一如陳博士本人,小小的身體中蘊含著深沉的熱情,內斂靜默,卻每一日都在學習和科研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