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隨著經濟和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極大便利,寄遞業也隨之不斷發展,網絡購物、寄遞物品、外賣等都離不開快遞,快遞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快遞業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帶來了可乘之機。他們冒充快遞理賠人員,以群眾包裹丟失為借口,套取群眾銀行卡信息,以此達到騙取群眾錢財的目的。
近期,此類詐騙案件多發,犯罪手段新,涉案金額大,給受害群眾造成較大損失。
4月7日晚7時許,家住海州區恒潤郁洲府的楊女士接到一個號碼為17708818235的電話,對方自稱中通快遞工作人員,因工作失誤造成楊女士快件丟失,現準備對其進行賠償。一直網購不斷的楊女士便按照對方要求將個人信息、銀行卡卡號及收到的短信驗證碼告知了對方之后,楊女士在“螞蟻借唄”和“美團借錢平臺”以個人名義貸款并將貸款所得38000元提現存到中國銀行卡內。3個小時后,楊女士發現其兩張銀行卡內共84700元現金被轉到對方的銀行卡內。
楊女士這樣的被騙,幾天前江陰的徐女士、常州的廖先生也都相繼遭遇過,犯罪嫌疑人的詐騙手法大致相同。徐女士接到電話稱其快遞丟失了,讓徐女士去對方給的網頁上理賠,徐女士把她的銀行卡賬戶信息輸到該網頁上后,很快就發現銀行卡賬戶里2萬元錢被轉出。
此類案件,犯罪嫌疑人侵害的對象是經常網絡購物或寄遞包裹人員,以城市居民居多;犯罪嫌疑人知道受害人聯系方式、物流信息或者淘寶購物信息,講話語氣緩和,態度誠懇,以麻痹受害者;作案方式是首先通過一定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及相關的物流信息,在投遞物品未送達指定地點時聯系受害人,自稱快遞理賠員,許諾受害者對快遞丟失予以高額賠償,騙取受害者信任,并當即提供相關個人信息,或誘導受害者進入有病毒網頁套取受害人相關個人信息,隨后將受害者銀行卡內大額資金轉走。
警方提醒,廣大群眾要提高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意識,并注意保護好自己及家人的個人信息,不要在電話或網上輕易將個人信息、銀行卡信息泄露給他人,以防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