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希橋
【連網】 在色彩繽紛的花卉們競相綻放爭奇斗艷漸趨殘香淡遠,綠意又愈加蓊蓊郁郁繁茂蔥蘢曲枝疊翠里,時光不知不覺恍惚迷離地向前。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童年的記憶里,艾草浴蘭,不效艾符趨習俗,卻乎隨風飄逝,倒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子黃”的端午節吃粽子的清香粘爽味道,猶留唇齒,回味無窮。
記得那年端午節前夕,天還沒亮,母親就把我喊起來,要我和她一起去村東河的柴蕩里擗粽葉。我們當地習俗是用柴葉即蘆葦葉包粽子,最好的包粽子的柴葉,就是每天清早蘆葦新發出的舒展而開的嬌嫩滴翠的葉子,這樣鮮嫩淡綠的葉子,用水一煮既柔軟又青蔥,包出的粽子也沾染著一層茸茸的嬌綠,吃起來清香四溢口齒粘爽,淡淡的柴葉味道輕盈拂蕩味蕾留香。
我和母親挎著籃子來到東河的柴蕩,天剛剛亮。河道的溪水淙淙地流淌,嘩嘩的流水聲,讓人覺出河中的魚們蝦們正穿梭跳躍歡快活潑。岸邊的蘆葦,簇擁茂密翠綠漾溢,高高挺立如一遍密不透風的青紗帳,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在葦梢上歡蹦翩舞清脆鳴叫。我和母親沐著晶瑩潮潤的露珠,仰首蹺腳地擗著柴葉。由于蘆葦梢頂的葦葉過高,擗葉時又怕折斷葦稈,母親便讓我手攥葦稈輕輕彎折,她再把葦梢最嬌嫩的葉子擗下來。
一清早,我和母親在河岸邊的柴蕩里,鉆來鉆去地擗了滿滿一籃子最嫩綠的柴葉,卻渾身也被露水濡濕了。回家走的時候,母親和我又去了自留田,在麥子夾豌豆的麥壟里,把我挎的籃子摘滿了青青的豌豆莢。母親說,俺隊自留田就俺家種了豌豆,別的家都沒有種豌豆。因母親常年打涼粉賣,每年俺家的自留田都種豌豆。
我和母親回到家,母親把一籃子的豌豆莢倒出一半來,剩下的半籃子讓我送給近門的二嫂家。母親說:“豌豆包粽子吃起來清香又透鮮,送給你二嫂家,讓她家包粽子也嘗個新鮮。”
端午節的頭一天,生產隊給婦女們放了半天假,下午婦女們不用參加生產隊勞動,都在家里包粽子。
母親先把嬌嫩的粽葉放在鍋里用水煮好,然后撈出來放在大瓦盆里,在盆上擔了一塊木板,把柴葉放在板上,一葉一葉地理順并疊壓成一拃寬的組合葉片,交疊放好,等理完了柴葉,把瓷盆內泡好了的糯米夾豌豆端來,坐在院子門口,就開始包粽子了。母親先把疊壓的柴葉組合片,在手中卷成一個錐體,后把糯米和豌豆用手兜進錐體內,再把錐體交疊成一個三角形體,把柴葉梢繞上二根稻草圍粽形纏好系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俺家姊妹多,母親要包滿滿的一八印鍋的粽子。粽子裝滿鍋,就開始點火烀。粽子很吃火,要用燃點高的木柴硬火才能烀透。一鍋粽子要添幾次涼水也要翻騰幾次,從半下午開始燒木柴烀,往往得到晚上才能烀透烀熟。
恰巧包粽子這天晚上,村里請來了公社放映隊來放電影。我和小伙伴放學后,便高高興興地去放電影的大隊部院子里占位,就是用瓦碴劃出線,圈起一塊小地方占著,好讓家里的人拿著小板凳坐在位置最好的地方看電影。我占的一塊地方正好和二嫂家的小華占的地方相鄰,我倆直到天黑了也沒離開占的位置。母親和二嫂來看電影時都給我和小華帶來了粽子。二嫂朝母親說:“嬸子給俺的豌豆莢俺都剝了,豌豆全包了粽子,豌豆粽子吃起來真香真鮮。”母親說:“光糯米的粽子沒啥吃頭,俺隊就你家和俺家吃的是豌豆粽子。”
那晚放的電影是《南征北戰》和《地雷戰》,兩部電影放完了已大半夜了。我和母親回家沒多會,就聽見二嫂呼天喊地地叫了起來:“俺的老天爺呀!一鍋粽子全被人偷走了,俺的天哪!”
二嫂家離俺家不遠,在寂寥又黑沉沉的夜空中,二嫂的哭叫聲尤為響蕩震顫和應聲,驚動四鄰八舍。等我和母親來到二嫂家,已有好幾個鄉鄰站在院子里勸說二嫂了。我看見小華獨自站在石磨旁,兩手不停地擦著淚水。二嫂也哭得涕淚肆流,拍坐在地上,兩手拍著巴掌心疼萬分地說:“俺這不該敗了嗎,俺得罪誰啦,俺沒做傷天害理的事啊,俺辛辛苦苦忙了一下午包的粽子,一個也沒給俺留啊。”
有的鄉鄰在旁嘀咕:“哎,也可能誰家吃不起粽子,想了此法,日子艱難啊。”
還有的說:“這是哪個沒良心的干的事,電影上偷地雷還能炸死小鬼子,這偷粽子是想餓死人啊。”
這時,諢名叫大腳女的咋咋呼呼地說:“這是誰呀,恁么沒良心,趁著人都去看電影了偷下手呀,俺看不如向左鄰右舍家翻找翻找,看是誰偷的。”
大腳女家的小百和二嫂家的小華是同學,去年小百和小華在玩耍時發生了打架的事,因此,兩家子還吵鬧過,一直不和睦不上門,兩家人碰面都一扭臉話都不說。這是我知道的。我也納悶了,大腳女怎么今晚竟還來小華家了。
母親聽大腳女說完,便從地上拉起二嫂,寬心地說:“哎呀,一鍋粽子瞎了就瞎了,沒什么坑人的,他二嫂,你就權當古時候人們包粽子撂到江里,叫魚鱉蝦蟹吃了,就算為了好人屈原。不用惱了,明早俺送粽子給你,俺烀了滿滿一鍋粽子。”母親說完就拉著我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問母親:“媽,你說大腳女和二嫂家有仇,她怎么也去勸說呢?”
母親說:“我覺得也有點不對頭。不要說人家,回家吧。”
第二天一早,我和母親去二嫂家送粽子,二嫂說:“大腳女也送來了十多個粽子,俺不要,可她非要給俺不行。”
母親說:“好事啊,可能人家要跟你家和好了。”
二嫂撇著嘴啥也沒說,思緒萬千地搖了搖頭。小華見我們送來了豌豆粽子,就把大腳女送來的吃了一半的純糯米粽子放下,拿起豌豆粽子拆開就香噴噴地吃了起來。
時隔多日,我在上學的路上,見大腳女家的小百也拿著豌豆青青的粽子邊走邊吃。我當時就有些疑惑,也沒敢多問。放學回家,我和母親說了這事,母親囑咐我說:“不要跟別人說這事,媽知道就行了。還有你以后不要跟小百在一起玩耍。記住,又損又壞的人家,一定要遠離。”
我說:“我知道了。”
雖然母親沒明說,可我也隱約知道是誰偷了二嫂家的豌豆粽子了。
如今過端午節,每當我吃著清香豆鮮的豌豆粽子,總是忘不了童年那縷能映照人性人格的美與丑、善與惡、冤與屈的豌豆粽子的繚繞清香,能蕩滌肺腑,清濁祛惡。這也讓我想起一首唐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