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作為移民村的東??h石梁河鎮石梁河村近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昔日欠債百萬元、經濟基礎差的村一躍成為村級經濟強、村民富、環境美的先進村、明星村,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村“領頭雁”———黨總支書記薛明剛的努力與付出。
石梁河村位于海陵湖南岸,因為修建水庫,村人均土地僅有半畝左右,卻擁有豐富水面和灘涂資源,可是大部分灘涂處于未利用或無序利用的狀態,群眾不滿意,集體無收入。
2010年9月,薛明剛接任該村黨總支書記一職,那時村里背負170萬余元的債務,村集體經濟十分脆弱,根本談不上發展,薛明剛深知要想發展,必須找到突破口,大力發展鄉村經濟。
薛明剛意識到,只有合理利用水面和灘涂資源,才能穩定增加村集體收入。于是他積極組織灘涂發包,先后回收灘涂地370多畝,發包后的第2年,村集體收入達到500多萬元,不僅負債全部還清,村集體的賬上第一次出現了盈余。
經濟強、百姓富,更要鄉村美。為改善村莊環境,薛明剛帶領村部一班人全身心投入到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中,集中力量解決了“五堆”“旱廁”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為減輕村民負擔,從2012年至今,薛明剛與支部一班人研究決定由村集體出資17萬元為全村600余戶農戶安裝自來水,墊付合作醫療費150余萬元,購買農作物保險15萬元,支付灌溉水費60余萬元,為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村集體先后投入400余萬元修建近4萬平方米的村內水泥路、15000米下水道、近10千米農田灌溉渠、4000余米村景觀文化墻。
“村民有難處,不找支書找誰?當支書就是要優先解決困難群眾難事難題,為他們雪中送炭。”這是薛明剛經常說的一句話。
石梁河村外出務工人員居多,村里留守兒童無人看管,薛明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方協調,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里建起“留守兒童之家”,每到周末會有一批志愿者陪孩子們在“兒童之家”讀書、學習,度過愉快的時光。有人做過統計,薛明剛任職石梁河村黨總支書記以來,為全村困難群眾解難事、做實事、辦好事近千件,成為百姓心中最貼心的好書記。
近年,薛明剛先后榮獲省“百名示范村書記”、 “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市勞動模范、市民政系統先進個人、縣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面對成績,薛明剛總是淡然地說:“我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選擇了黨員、選擇了村書記的身份,最欣慰的事情就是沒有辜負石梁河村廣大群眾的期望,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可以一直做一個被群眾需要的人。”
(楊懷周 傅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