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京疫情影響,防疫形勢驟然嚴峻起來,疫苗接種、核酸檢測需求激增。連日來,江蘇省灌云縣各疫苗接種點、核酸采集點、發熱門診點、預檢分診、核酸檢測實驗室……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也隨之激增,處處可見他們不分節假日、不分晝夜忙碌的身影,讓市民在疫情面前暖心又安心。
在忙碌的人群中,有一群分散全縣各鎮街、村社,由9名“援鄂英雄”領銜的“白大褂+紅馬甲”志愿者成了灌云疫情防控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讓市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我是一名護士,援鄂抗疫的經歷讓我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到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秉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近日,在灌云縣衛校的微黨課上,縣人民醫院護士林媛媛激動地說。
當天的微黨課是灌云縣黨史學習教育援鄂人員志愿服務隊“微系列”活動之一。“微系列”活動還包括“微訪談”“微視頻”“微團課”等形式。
在伊山鎮鎮西居委會,接受現場訪談的退休黨員張敬樓激動的說:“這些‘援鄂英雄’到我家里來,聽我講親歷的戰役故事,也給我講了他們在武漢的戰‘疫’故事,我們更加堅定了‘念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這樣‘情景式’的微宣講效果好,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灌云縣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孫波介紹,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以9名“援鄂英雄”為主體的黨史學習教育志愿服務隊通過“微系列”文明實踐活動,見微知著,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同時,更加堅定了群眾早日戰勝疫情的信心。
截至7月30日,援鄂人員志愿服務隊已開展“微系列”活動20余個,走進全縣2所學校、5個社區、7家醫院、10個接種中心,5萬余人接受了面對面的黨史教育。
“疫苗接種點周末‘不打烊’,確保市民應接盡接,應種盡種”
在縣新冠疫苗集中接種點,身著紅馬甲的“醫路有愛”志愿者正在協助醫務工作者維持秩序,引導患者利用手機小程序做好接種預約,減少等待時間。
“從3月底開始,我們安排了20余名醫護人員到各集中接種點開展疫苗接種保障工作。接種點每周7天無休,值班人員每天工作時長都在10小時以上。”援鄂隊員、灌云縣人民醫院護士長王華榮說,從武漢回來后,援鄂隊員們自發組建成疫苗接種“突擊隊”,對縣集中接種中心14個問診登記臺、20個接種臺的58名志愿者進行全方位指導,為居民們講解接種疫苗的重要意義和注意事項。“疫情當前,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基層黨員,一定會沖在最前!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諾言。”而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名志愿者主動投入疫苗接種工作專班,為全縣開展疫苗接種人員信息查詢1萬余條。
目前,全縣累計接種75.2萬余劑次,共接種50余萬人。
“核酸采樣實現‘全覆蓋’,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線”
“為了讓市民盡快取到核酸檢測報告,我們調整了作息時間安排,增加檢測輪次和出報告批次。”灌云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王緒山告訴記者,7月20號開始,該科室全體核酸檢測人員日夜奮戰在PCR實驗室,吃住在醫院、防護服內衣物濕透是常態,通宵加班更成為常態。
為了加快核酸采樣進度,全縣設立21個采樣點,實現核酸采樣鎮街“全覆蓋”。“為了提升核酸檢測能力,我們安排援鄂人員、業務骨干開設動員課,用偉大的抗疫精神指引抗疫實踐,用援鄂人員的身邊典型鼓舞士氣。”孫波介紹,截至7月26日,全縣21個采樣點全部分設南京(非寧)返灌人員核酸采集點。門診部、醫務科、護理部緊急調整工作流程,調配人員增援,所有采樣點和檢測點都安排有志愿者引導市民有序檢測。目前累計核酸檢測18.3萬余人次。(通訊員 夏興儉 記者 史衛平)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顧曉昕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