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東海縣李埝鄉高度重視人大代表的履職、保障等工作,為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人大代表任期制,通過建立“125”工作法,以駐室接待為基礎,豐富人大代表的履職形式,開展“三聯三送三訪”為民服務,將人大代表作用落實到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串聯為民主線,實現服務“零距離”。李埝鄉人大主席團在11個行政村建設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并與各村的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室建立聯動機制。同時,該鄉積極探索發揮人大代表在閉會期間的作用,結合社區網格化工作,做到有固定的場地、有統一的工作室標牌、有相應的設備設施、有基本的工作制度、有年度的工作計劃和安排、有代表的熱線電話,并將駐室代表的形象、履職承諾、代表活動、工作特點等方面向選區內的11個村和21家企業進行展示和公開,真正讓人大代表工作室成為社情民意的“直通車”。
健全工作機制,實現履職“常態化”。李埝鄉構建由鄉人大主席主抓、選區積極推動、村人大代表工作室發揮主體作用的實體化工作運行機制,每月20日為人大代表接待日,實行“一線工作法”和人大代表活動日工作模式,突破現有固定的接待方式,踐行隨訪問情,做到有清單、有記錄、有回應、出實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選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辦理結果以適當方式向人大代表和群眾答復。同時,建立“三聯三訪三送”機制,根據人大代表網格分布,推動人大代表結對聯系人大員、群眾制度,全選區現有63名人大代表,每人聯系100名群眾,吸納志愿者24人,打造人大代表服務隊3支。
創新活動載體,提升效能“一張網”。由人大代表工作室牽頭組織,人大代表立足工作崗位,積極主動參加一堂紅色主題教育、一場人大代表志愿服務行動、上報一條重點工作意見、結對一位困難群眾、開展一次民情尋訪活動的“五個一”活動,提升人大代表履職效能。推行“村組吹哨、代表報到”,引導人大代表發揮自身特長,主動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之中。同時,圍繞人大的建設、黨委政府安排的重點任務和中心工作等,組織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活動,深入村組宣傳、搭建橋梁,助力高質量完成村兩委換屆。充分發揮聯動機制,全面助力推進重點工作,僅用兩周時間完成人居環境示范村建設,有力推動了人大代表履職盡責。 (通訊員 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