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蘇港碼頭,自動駕駛的裝車機運行流暢、高度智能化網絡化的散貨計量、理貨程序有條不紊地運行、根據客戶供需變化實時更新最優裝車計劃、全天候裝車作業系統全程視頻監控……這是新蘇港碼頭最新投入的自動化礦石裝車作業系統。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圍繞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立足科技創新為客戶辦實事。
科技為產業服務,產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科技的進步。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港口、徐圩新區等功能板塊積極作為,不斷將科技智慧與產業壯大相結合,用以助推鄉村振興事業,掀起了學史力行新高潮。近日,數十票電子產品、汽車配件、服裝等貨物在海關監管平臺完成報關后被分別裝進了兩個集裝箱,它們將從連云港港啟運,搭載中韓輪渡客滾航線發至韓國平澤。這是連云港港口自貿區開啟國際集裝箱集拼出口業務“先報后裝”模式的首單業務。“業務啟動前期,港口與海關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在業務調研、流程優化、軟硬件資源準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副總裁楊海兵表示,該業務模式的成功開啟是連云港港學史力行,為客戶辦實事的又一創新舉措。
與此同時,徐圩新區也將科技應用于產業發展,推動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首批核心裝置于6月底順利中間交付,為建黨百年華誕獻上了一份大禮。按項目進程,盛虹煉化計劃8月份試車,屆時如期投產的話,成品汽柴油或將于年底逐步產出。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徐圩新區深入開展“扛紅旗、當先鋒、立新功”重點工程項目百日提升行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勞動競賽”、崗位技能比武大賽等相結合。在盛虹煉化一體化、虹港石化PTA擴建等省市重點項目上,推行黨員示范崗、示范項目、青年突擊隊爭先創優活動,在項目施工隊伍中大力營造“比、學、趕、超、幫”氛圍。
科技創新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日前,東海縣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就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技術惠農活動創新結合,邀請農技專家來到曲陽鄉曹莊村葡萄種植園。在這里,農技專家除了手把手地向種植戶講解春季葡萄土地管理、種植技術、修剪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還精心組織了黨史微課堂,向群眾傳達黨的光輝歷程。此外,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黨委書記邵剛及有關農業專家一行5人,還來到位于贛榆區的江蘇笨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對農業果蔬種植進行調研指導,開展送農業科技下鄉活動。此舉及時幫助企業解決了當前的困難,建立了長效聯系機制。
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為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決策部署,我市率先行動,以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連云港綜合試驗站等平臺為載體,打造了“收集—鑒定—保存—提純復壯—開發利用”運作鏈條,保護和利用港城地方特色種質資源。(記者 張晨晨 通訊員 孫子安 顏旻 李大偉 陳召銀)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