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云區人社局黨組高度重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所思、所感、所悟融入工作,傾力打造三大民心工程,著力推進解決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等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定心”工程 助力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
2019年師范專業畢業的劉新,母親身體不好,弟弟在讀書,僅靠父親打零工維持全家生活。劉新表示:“畢業工作后自己在外地找的幾個工作都不穩定,待遇也不高,再去掉租房、吃飯費用,基本就是‘月光族’了。作為剛踏入社會的我們,需要更多更專業的信息及就業指導。目前人社部門聯合學校幫助推薦崗位,提供個性化指導,對我們幫助很大!”
今年,連云區人社局各黨支部與轄區內重點群體高校畢業生分組結對幫扶,制定個性化求職就業方案,幫助畢業生實現充分高質量就業。“這次結對幫扶活動也是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工作實際相融合,學史力行,服務大局,為群眾辦實事。”連云區就業管理處負責人提到,“我們會幫助學生制定求職計劃、分析面試技巧,針對求職困惑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提升求職面試能力。”
“暖心”工程 助力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
對于就業困難人員來說,一個崗位的背后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今年33歲的馬毓秀,由于老人患病,自己離不開家,一家4口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生活過得非常困難。區人社局和所在街道了解其家庭情況后,獲知其有較強的就業意愿,但由于身體和家庭原因希望能夠就近就業,連云區人社局積極溝通協調,鼓勵所在街道提供公益性崗位吸納其就業。“政府給我推薦了公益性崗位,每月能掙到2200元。這筆錢除了給老人看病買藥,還能買點營養品補一補。”工作后的馬毓秀通過努力工作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連云區人社局以黨建引路,狠抓就業政策落實,對市場上難以就業的群眾,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全力幫扶就業。同時,該局采取線上和線下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在企業和勞動者之間搭建橋梁,將連云人社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截至目前,已為近170家用工企業發布2600個崗位信息,幫扶265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安心”工程 助力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今天上午9點在連島街道有個電商直播培訓,到時候還有現場視頻制作演示,你不是一直想參加嗎?現在機會來了!”一大早,西連島村電商培訓班學員李燕正在給小姐妹打電話,邀請她來參加網紅直播孵化帶貨培訓會。因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幼小的孩子無法外出務工,李燕參加了街道組織的電商帶貨培訓班,自己在家做起了直播帶貨補貼家用。她表示今后還要報名學習其他課程,多掌握一項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努力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近年來,連云區高度重視培育農村剩余勞動力自力更生的意識和觀念,堅持扶“智”與扶“志”相結合,引導他們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實現就業創業。通過加強黨建共建深化“雙聯系”,與基層人社平臺開展共同辦一次惠民實事活動,面向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為重點的城鄉勞動力,集中提供“訂單式”技能培訓等就業服務,從根本上激發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的主動性,使黨建共建活動既受黨員歡迎,又讓群眾受益。今年以來,已開展育嬰師、面點師、保安員等技能培訓班8期,累計為238名培訓學員申請培訓補貼,補貼金額達23萬余元。(通訊員 孫芃芃)【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笑爽 審核: 曹銀生
來源: 連云港發布